“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无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这一对日本人评价的原始出处: 此句源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对日本民族性格的经典概括。 其核心观点可拆解为: 知小礼而无大义:注重表面礼仪,但缺乏家国大义; 拘小节而无大德:苛求琐碎细节,却漠视核心道德; 重末节而轻廉耻:重视形式规范,轻视廉耻底线; 畏威而不怀德:屈服于武力威慑,不感念恩德教化; 强必盗寇,弱必卑伏:强盛时侵略掠夺,衰弱时卑躬屈膝。 康熙帝在《康熙朝起居注》中称日本为“反复无常之国”,其民“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 晚清名臣左宗棠在分析日本民族性时,直接引用了司马光的这一评价,并用以批判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暴行,强调其“礼仪与道德割裂”的本质。
“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无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
李李李感慨
2025-08-11 04:19: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