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初,几个蒙古牧民放牧越界,遭到了日本军队的射杀,对此苏军边防军大感

阿皮历史库 2025-09-25 09:58:12

1939年5月初,几个蒙古牧民放牧越界,遭到了日本军队的射杀,对此苏军边防军大感吃惊,立刻调集了军队。日军以为苏军想要开战,于是日军前线指挥官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没有通报上级的情况下挑衅了苏军。就这样诺门罕战役打响了。     以往边境摩擦从没有过如此狠辣的手笔,这只是单纯的边界冲突吗?那场后来震动世界的大战,真的是由几个牧民的意外越界点燃的?     自清雍正年间划定界线后,哈拉哈河两岸的牧场归属就没断过纷争。     清朝瓦解后,这里成了伪满洲国和蒙古的争议地带,日军借着“防卫伪满”的名义,把骑兵旅团和守备队安在了海拉尔,还在1938年把精锐的第23师团调了过来。     他们早就盯着这片土地,1935年到1939年间,大小边界纠纷闹了七百多次,日军借着谈判的幌子,把地形和蒙军布防摸得一清二楚。     牧民被射杀的消息传开后,苏军确实慌了神。     他们刚和蒙古签了互助协定,派驻了第57特别军守在这里,但之前谁也没见过日军动真格。     边防部队立刻清点装备,把坦克和装甲车往河岸挪了挪,这本来是防御姿态,却被日军哨所的望远镜放大成了进攻准备。     当时日军前线指挥权攥在第23师团手里,指挥官看着苏军的动静,脑子里全是关东军高层念叨的“北进计划”,竟然没往长春的司令部打报告,直接下令让部队朝西岸开炮。     第一发炮弹落在哈拉哈河西岸的那天,没人能想到战争会拖到四个月后。     日军一开始打得很凶,5月27日就派了2500多人的部队围攻苏军,结果被苏蒙联军打了个全军覆没。     可他们没吸取教训,反而把唯一的坦克师团调了过来,那些八九式坦克看着威风,遇上苏军的BT-7坦克,简直像玩具一样被击穿。     苏军这边派来了朱可夫,这位后来的名将一到任就调来了五百多辆坦克和近六百架飞机,光是6月22日的空袭,就把日军的飞机打得只剩半数能起飞。     仗打起来就没了章法,日军为了赢,竟偷偷让731部队的人往哈拉哈河上游撒病菌,想污染苏军水源。     可这招太缺德,又不敢跟自家士兵明说,不少日军喝了河水后上吐下泻,非战斗减员比战死的还多。     7月里,日军凑了三万六千兵力再攻,迎着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冲锋,阵地前的尸体堆得像小山。     到了8月,苏军发起总攻,在74公里宽的战场上铺开兵力,把日军包了个严实,直到9月初,东京才下令停火。     这场被日军叫做“诺门罕事件”的战役,其实早藏着必然的影子。     日军当时一门心思想打苏联的主意,1936年就定了“北攻苏联”的国策,还和德国签了协定。     他们听说苏联刚经历内部清洗,好多将领被换掉,觉得是趁虚而入的好机会,牧民事件不过是个顺手的借口。     可他们没算到,苏联为了保住远东防线,把西伯利亚铁路当成了补给线,卡车和火车日夜不停地送物资,光卡车就来了两千六百多辆,比日军的五倍还多。     战后清点伤亡,日军损失了四万五千人,苏军也付出了不小代价,但这场仗彻底打灭了日军北进的念头。     后来苏德开战,日军硬是没敢动远东的苏军,反而转头去打珍珠港,把美国也拖进了战争。     谁能想到,那几个牧民赶着马群走过的河岸,竟成了改变二战格局的转折点。     根据史料,日军提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偷偷勘察的地形,还有前线指挥官毫不犹豫的挑衅,这些都在说明,即便没有那次越界,他们也早晚会找个由头打响第一枪。

1 阅读:7607

评论列表

长远

长远

46
2025-09-25 14:35

日本就是赌徒心理,诺门罕是这样的珍珠港也是,甚至七七事变,九一八都是只不过七七事变,九一八赌赢了,珍珠港赌输了

风的铃铛 回复 09-25 15:57
前期太顺以为自己天下无敌,直到踢到铁板。

大飞

大飞

23
2025-09-25 18:56

所以东北如果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中国也要掂量掂量!

苏米

苏米

19
2025-09-25 18:57

小编,写文章不要乱编,喀秋莎火箭炮是1941年7月才投入使用的,你不要提前两年砸到日本人头上❗[哭着笑]

苏米 回复 用户10xxx94 09-25 20:32
[点赞]你比小编懂多了,这到是真的,世界上首次82毫米空对空火箭弹参战。

用户10xxx94 回复 09-25 19:31
诺门罕冲突中苏军使用了机载火箭弹,把鬼子吓坏了。。

用户10xxx02

用户10xxx02

16
2025-09-25 16:11

倭寇擅用偷袭本就是赌徒的卑劣行为,自甲午至今日本无论在战争中还是经济上的冒进或失败,都说明赌徒行径只能一时得手而无永久得利。

苏米

苏米

12
2025-09-25 18:58

7月里,日军凑了三万六千兵力再攻,迎着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冲锋,阵地前的尸体堆得像小山。

都市里的水岸

都市里的水岸

12
2025-09-25 15:03

当时苏军的机械化装备加上朱可夫的指挥 ,打小日本还是轻松的。

国家公民 回复 09-26 19:52
三点原因,第一,偌门坎损失太大,陆军装备和对方差距明显,北上极可能动摇日本在东北的统治。第二,西伯利亚太冷,日本试过进军其结果就是还没碰到苏联军队就非战损失过半,这还打个屁啊。第三,美国禁运,石油缺乏,北上找油找到了开采也不容易,就算侥幸真的被他们赢了找到了石油,等开发出来估计太平洋也没日本啥事了。所以南下就成了日本后期的战略方针,但是南下必须面对美国,而美国当时在日本眼里明显缺乏实战,美国本土离亚洲又太远,所以轰炸珍珠港吓阻美国就成了当时最可行的放案!

用户18xxx35 回复 09-26 16:45
舔的到位。

用户15xxx98

用户15xxx98

8
2025-09-26 19:13

但凡小日本稍微理智点也不会发生后来的那些事,一个诺门坎战役跟经过清洗的红军打,都输得彻彻底底,难道还能去挑战当初的第一工业大国?当初他们的实力也就只能欺负东亚农业邻国和东南亚小国。

冬草夏虫不语冰

冬草夏虫不语冰

5
2025-09-26 18:15

主要原因是苏联肃反中一个克格勃大将叛逃到伪满,称肃反严重削弱了红军的实力,红军巳不堪一击。关东军高层将信将疑,决定试试水,看看北上战略是否现实?苏方当然也明白,必须慎重对待,才派朱军神带精锐,杀鸡用牛刀喽!关键是日方背后还来了个德军观战团,看完给出结论:日军与红军存在代沟!这一仗的最大亮点是打出了一个朱可夫。战后斯大林招见,问他的感受,朱说:鬼子兵素质很高,苏联士兵比不上。但鬼子军官差,级别越高越差!斯大林听后极为赞赏,立即提拔朱当最大军区的司令,不久又升为总参谋长。

冬草夏虫不语冰 回复 09-26 18:59
T34,卡秋莎,朱可夫。一战封神朱可夫🎉🎊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3
2025-09-26 18:39

诺门罕战役是自从日俄战争以来,在二战期间苏日两国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战役,哈拉哈河战役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日本军事战略中所谓的“北进”和“南进”两个截然相反的战略方向,“北进”是日本针对苏联的战略部署,而“南进”则是日本为确保东南亚石油等资源的通道而针对美国的战略部署。诺门罕战役的失利,一改日俄战争以来日本对俄国形成的固有观念,使得日本决策者不得不重新评估苏联军事实力以及搁置“北进”计划,转而掉头实行“南进”计划,最终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对获胜的苏联方面来说,诺门罕战役的胜利解除了来自远东方面的威胁。苏德战争爆发前夕的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在莫斯科签署的苏日中立条约,使得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得以将远东部队调往西线作战,从而使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避免了两线作战。 诺门罕战役的胜利,也使苏联进一步巩固了对外蒙古的控制,并为以后的“雅尔塔协议”中确立和维持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现状以及最终独立奠定了基础。

好男人龙公子

好男人龙公子

3
2025-09-26 16:56

日本就是蚂蚁吞大象!

用户14xxx87

用户14xxx87

3
2025-09-25 21:10

小日本敢挑战中,苏,美。胆子够大的!

danny

danny

3
2025-09-25 23:37

不要小看这场战役,直接导致北进派导向南下派。不然历史走向还很难说

南飞雁

南飞雁

2
2025-09-25 16:11

如果日本和德国夹击苏联,会是怎样的结果?

长空牧云 回复 09-25 21:23
没有卵用,苏联大不了暂时放弃西伯利亚,炸毁西伯利亚铁路,小日子难道想凭两条腿翻过几千公里的西伯利亚高原?[抠鼻]

江苏省精神卫生中心刘主任

江苏省精神卫生中心刘主任

1
2025-09-25 22:47

你是穿越了嘛!39年打的诺门坎战役,41年才列装的喀秋莎

用户18xxx84 回复 09-26 16:04
飞机用的火箭弹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