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苏联人把导弹装上军舰,直接在甲板上点火起飞——那时候,能飞出去就是胜利。 几十年后,当导弹越来越重、发动机越来越猛,甲板开始被烧穿、维护成本飙升,人们才回头发现:原来把点火的火苗挪到半空中,船能活得更久。 这不是谁更先进,而是问题变了,解法也得变。 冷发射不是新概念,潜艇早在60年代就用它把导弹弹出水面再点火,因为水下不能冒烟。 水面舰艇却一直硬扛高温,靠加厚钢板、排焰通道硬撑。 直到2020年代,美国海军发现,一艘驱逐舰每年要因为热发射烧坏三次甲板,维修停航时间比作战部署还长。 于是他们开始改造老式垂直发射系统,用压缩气体把导弹“弹”出去,再在空中点火。 结果很明显:舰面温度从1400℃降到120℃,烧蚀次数归零。 中国和日本也在跟进。2025年,日本的“摩耶”级成功用冷发射打出标准-3,射程多了40公里;中国则在珠海透露,新系统能兼容多种导弹,失败率低到0.3%。 但冷发射不是完美方案——导弹万一没点着,会从几十米高空砸回甲板,所以得加装防砸装甲,整套系统更重、更贵。 技术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热发射简单粗暴,适合早期;冷发射精密昂贵,适合今天。 我们不是在选“更好”的方式,而是在问:当导弹比船还贵,船还能不能承受它点火的脾气? 答案是:把火,挪远一点。
上世纪50年代,苏联人把导弹装上军舰,直接在甲板上点火起飞——那时候,能飞出去就
零动力
2025-09-29 20:07:32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