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我军用兵如神的名将,林帅评价他为“打神仙仗”的人,如此优秀的他,为什么后半生不受重用?1961年,陈赓向粟裕推心置腹道:“你犯了2个大忌,怎能不挨整”? 说起粟裕这个人,在中国革命史上绝对是个绕不过去的传奇人物。他1907年出生在湖南会同一个农村家庭,早年读了点书,就被那些新潮思想吸引住了。1926年他投身革命,第二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候起,他就一头扎进军队里,当过连长,管过警卫工作。井冈山时期,他从排长干起,带着小队在山里钻来钻去,执行侦察任务,那时候条件苦,部队常常缺粮少弹,但他总能稳住队伍。 长征结束后,粟裕转战华中,指挥红军部队好几次突围,积累了不少经验。抗日战争一打响,他进了新四军第三师,面对日伪军的围堵,他就带着部队钻敌后,避开主力,深入腹地建根据地。1940年的黄桥战役,他指挥部队以少打多,干掉国民党顽军一万多,稳住了苏北的抗日阵地。这仗打得漂亮,让人看到他那股子机灵劲儿。接下来车桥战斗,他又设伏河边,击沉敌船好几艘,部队的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解放战争是粟裕真正发光的时候。1946年苏中战役,他对上国民党六倍的兵力,带着华东野战军连打七仗,全赢了,歼敌五万多。这七战七捷,让国民党那边直呼上头。1947年鲁南战役,他围歼整编七十三师,风沙里部队从沟里冲出去,抓了师长张灵甫,彻底打乱了敌人的进攻节奏。林在东北那边听说后,感慨地说粟裕尽打神仙仗,那意思是他的仗打得太神了,像天马行空,别人不敢想的他敢干。林甚至让参谋长刘亚楼收集粟裕的战役资料,关屋里研究了好几天,还说像豫东战役那样的仗,他自己都不敢轻易下决心。 豫东战役就是个典型。1948年,粟裕建议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亲手调整部署,部队在风雪天推进,层层挤压敌阵,最终歼灭五十五万国民党军。这仗直接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淮海战役也离不开他,那时候他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位置上,帮着统筹大局,指挥部队机动灵活,注重情报和地形,硬是把敌人的优势给化解了。粟裕一生负伤六次,每次都咬牙包扎完就回前线,他的用兵之道就是强调机动,避实击虚,屡屡化险为夷。1955年授衔,他排在大将第一位,毛泽东也夸他是难得的军事人才。 不过,粟裕的军事天才再高,建国后的事儿就没那么顺了。他为什么后半生不受重用?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他和陈赓的交情说起。陈赓也是开国十大将之一,两人本来没见过面,直到1947年冬,国民党集结大军要灭刘邓部队于大别山,粟裕主动请战,中央同意了,还把陈赓调来让他指挥。战场上,他们合作默契,发起平汉战役等几次行动,歼灭敌军近四万,拿下许昌等五十多座城镇。这仗打完,清理战场的时候,缴获的武器弹药堆成山,陈赓那边觉得是帮忙,功劳该给粟裕的部队,可粟裕二话不说,把好家伙全让给陈赓的兵。这份义气,让两人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从那以后,关系铁得像哥们儿。 1955年初,粟裕身体出问题,去广州休养,委托陈赓暂代总参谋长工作。没几天,陈赓就打电话过去,火气挺大,原来是粟裕的秘书私自盖章发了份报告给彭德怀,彭总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拍桌子骂陈赓不负责。陈赓查清楚后,气头上就把电话甩了。粟裕知道后,马上处理了秘书,还亲自给陈赓赔不是。陈赓那边也觉得自己冲动了,两人这么一闹,反而更投缘了。从那以后,他们共事越来越多,粟裕欣赏陈赓的严谨,陈赓佩服粟裕的果敢,革命友谊就这么深了。 几年过去,粟裕在工作中遇到麻烦,1959年庐山会议后,他被错误批判,名誉受损,从总参谋长位置上下来,调到地方低调工作。日子过得清苦,他心情一直堵得慌。1961年,两人都在上海疗养,陈赓见老朋友情绪低落,就直言不讳地说出原因:粟裕犯了两大忌。第一,性格太直,工作上说话不拐弯,不顾别人面子,容易得罪人。第二,打仗是把好手,但政治经验少,不懂官场那些弯弯绕绕,自然就挨整了。陈赓这话说白了,就是点出和平年代和战场不一样,粟裕的刚正不阿在军中是优点,在后方就容易碰壁。 这番话,让粟裕想通了不少。他俩那时候都带病,陈赓工作起来拼命,粟裕也常去探望。陈赓不听劝,带病干活,身体一天天差下去。1961年3月16日,陈赓突发心脏病走了,粟裕听到消息,哭得死去活来,还拖着病体送骨灰上飞机。那一刻,两人的情谊显得格外沉重。陈赓走后,粟裕继续低调度日,没再回岗位上。他潜心研究军事,写了不少回忆和分析,偶尔翻翻旧地图,标注战役要点。
粟裕是我军用兵如神的名将,林帅评价他为“打神仙仗”的人,如此优秀的他,为什么后半
运赛过去
2025-10-04 19:46:50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