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北京时间10月2日晚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幸的是,中国决定将美国大豆种植户作为贸易谈判中的人质或棋子。 要知道,美国大豆产业早把中国市场当成了“续命粮仓”,每年40%以上的出口都靠中国消化,2024年中国买了3200万吨美国大豆,占其出口总量的45%,要是没这订单,美国大豆库存得堆成山。 这种依赖不是近年才形成的,早在2013年,美国55%的大豆出口中就有六成流向中国,威斯康星州的农场主甚至能提前把全年种植的大豆全卖给中国买家,那时中美大豆贸易还被视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但这“粮仓”的根基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施舍,而是中国作为全球60%大豆进口量的持有者,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市场地位。 美国大豆在华的市场份额早不是当年的光景,2009年还能占到51%,到2024年只剩21%,这背后藏着的可不是什么“棋子博弈”,而是美国自己挥起的关税大棒砸断了供应链。 2025年特朗普政府重启关税壁垒,把大豆的综合税率拉高到34%,直接让美国大豆比南美同类产品贵出15%,中国买家又不傻,自然会转向更划算的渠道。 巴西趁机填补空缺,2024年对华发货量冲到1.3亿吨,占中国进口市场的69%,比五年前涨了75%,阿根廷取消出口税后,中国买家立马订了至少10船大豆,这些选择都是算盘敲出来的结果,跟“人质”说法根本不沾边。 美国大豆产业的困境早就有迹可循,2018年贸易战时就吃过关税的亏,当时库存积压导致价格暴跌20%,花了两年才勉强恢复部分市场。 2025年的情况更糟,新一季对华销售直接报零,相比去年同期125亿美元的出口额,今年前七个月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暴跌53%,大豆几乎成了滞销品。 芝加哥期货价格跟着崩了,9月的订单总量降了37%,每蒲式耳价格跌到8美元以下,连成本线都保不住,农业部预测这季损失得超50亿美元。 中西部的仓库早被堆满,伊利诺伊州和艾奥瓦州的通风设备全天超转,还是挡不住大豆霉变的风险,印第安纳的加工厂开始裁员,合作社的工人得加班检查库存,这场景可不是中国“拿捏”出来的,是关税政策自己酿的苦果。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农业产业链早被这种依赖症拖进了泥潭。2025年美国大豆预计丰收43亿蒲式耳,可丰收成了负担,价格较2022年高点跌了40%,农业贷款利率却涨到十年新高,全年农业债务要达5620亿美元,中西部的贷款违约风险直线飙升。 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都急了,直言农民扛不住和最大客户的长期争端,要知道这可不是只关乎种地的人,供应链上的肥料、仓储、港口等行业牵连着4000多亿美元的经济盘子,一旦垮掉就是连锁反应。 政府想发补贴救场,每亩250到300美元的援助提案卡在国会,最早也得2026年1月才能到农民手里,到时候收获季早过了,霉变的大豆损失得翻倍。 中国的进口选择从来不是非此即彼,早几年就开始布局供应链多元化,毕竟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太冒险。 现在中国在巴西、阿根廷的仓储物流设施覆盖了80%的出口通道,靠区块链技术把运输周期缩短到23天,稳定性比美国强得多。国产大豆也在发力,单产提升了18%,新型蛋白替代品还占了饲料市场8%的份额,对外依赖度慢慢降了下来。 就算没有关税问题,美国大豆要抢回市场也得跟巴西71%的份额硬碰硬,短期内根本逆转不了格局。 2025年1到8月,中国从南美采购的大豆协议增长43%,就算有补充供应的需求,也得看谁的价格和服务更实在,这从来都是市场规则,而非谈判筹码。 那些喊着“被当棋子”的声音,说到底是没看清现实:美国大豆产业的命门攥在自己手里,不是中国的订单里。 商务部早就说得明白,取消不合理关税是扩大贸易的前提,可美方一边收着10%的关税,一边抱怨订单流失,这种逻辑实在站不住脚。 艾奥瓦州的农民都直言关税冲击真实存在,农业州作为关键票仓,豆农的不满已经影响到政治生态,这倒逼美国大豆协会组团去上海进博会找机会,足以说明谁才是真的离不开谁。 所谓“人质”的说辞,不过是把自家产业的依赖症包装成受害者叙事,可惜数据不会说谎,库存单、价格表和南美日益增长的出口量,早把真相摆得明明白白。
美国财长贝森特北京时间10月2日晚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幸的是,中国决定将美国大豆种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05 12:51:34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