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专家声称,乌克兰可能正在筹划对克里米亚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长度达到19公里的

史鉴奇谈 2025-10-06 20:02:06

西方专家声称,乌克兰可能正在筹划对克里米亚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长度达到19公里的克里米亚大桥,也是乌军的主要攻击目标。这座大桥是克里米亚的主要生命线,但也是俄军的软肋之一,主要是大桥目标太明显了,其巨大的跨度意味着防守极为困难。相比之下,乌军无论是通过导弹空袭,还是通过无人机、潜航器系统突袭,都可能给克里米亚大桥带来毁灭性的爆破效果。   这桥对俄罗斯来说根本不是普通的钢筋水泥建筑。它是俄控克里米亚与本土唯一的陆路通道,更是俄军南部战场的“后勤主动脉”,连普京当年都亲自驾车驶过,算是俄罗斯战略威望的象征。可再重要的命脉,也架不住自身的天然缺陷。   大桥的巨大跨度让它在海上和空中都异常扎眼,这种显著性直接把防守难度拉到了顶点。俄军不是没下功夫,他们早就部署了号称“全球最严密”的四重防御体系。S-400防空导弹负责高空警戒,“铠甲”近防系统盯着低空目标,海军护卫舰在海面巡逻,水下还有“蛙人”部队来回巡查。   但这些防线在乌军眼里似乎成了摆设。2025年6月3日凌晨的爆炸声已经给出了答案。乌克兰特工耗时数月策划,愣是带着1100公斤炸药摸到了大桥水下支撑结构,一声巨响直接震裂了桥墩。这已经是大桥第三次遭重创,前两次分别是2022年的卡车炸弹和2023年的无人艇袭击,手段一次比一次刁钻。   乌军的攻击套路早就玩出了花样。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方式,导弹空袭、无人机集群突袭、水下潜航器爆破形成了“三板斧”。这次水下爆破就打得极为精准,专门挑支撑结构下手,这种打法对桥梁的破坏性远比炸桥面更致命。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马柳克事后直接认了账,他亲口承认是自己指挥了这次行动。这番表态像一记耳光,狠狠打在了俄罗斯安全机构脸上。俄军吹嘘的四重防御,在乌军特工的渗透下连三个月都撑不住,防线漏洞已经大到藏不住了。   大桥一炸,克里米亚立刻陷入补给危机。俄罗斯能源部曾私下坦承,克里米亚的燃料储备最多只够维持15天。每次桥体受损停摆,俄军都得启用效率低下的海运和陆路绕行,前线的坦克、火炮马上就得面临“断粮”风险。   2025年初的战场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一战就伤亡超15万人,坦克损失量甚至超过欧洲任何国家的现役总量。军工系统就算开足马力,新装备产量也填不上战场黑洞,这种时候后勤线再被掐断,后果不堪设想。   更要命的是乌军的战术思路。他们根本不跟俄军拼正面火力,而是专挑这种战略节点下手。把大桥打残,既能切断俄军补给,又能动摇其占领信心,还能向西方展示自己的作战能力,简直是一举三得。   俄军现在已经陷入了两难。要加强大桥防御,就得从别处抽调兵力和装备,可前线本就兵力吃紧,50万大军里还混着不少义务兵和囚犯兵,战斗力早不如前。不加强防御,又怕乌军下一次袭击直接把桥炸塌。   西方的援助更是让乌军底气十足。虽然2023年的反攻没能成功,但德国、瑞典、芬兰已经和乌克兰联合建起了武器生产线,乌军装备自给率已经涨到34%。有了持续的弹药补给,他们有足够精力琢磨怎么炸桥。   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也扛不住这种消耗。战争每天要花掉约3亿美元,能源出口收入又因西方制裁大幅缩水,只能靠动用国家财富基金填窟窿。大桥反复被炸带来的修复成本,更是雪上加霜的负担。   美国战争研究所的评估戳破了俄军的假象,他们说按当前推进速度,俄军要完全占领顿巴斯得4-5年,征服全乌更是要115年。这种嘲讽背后,是对俄罗斯战争耐力的深度质疑。   现在的克里米亚大桥就像个风向标。它的每一次震动,都折射着俄军战略底盘的动摇。乌军已经用三次成功袭击证明,这座“普京的桥梁”就是俄军最致命的软肋。   下一次袭击可能随时会来。乌军已经摸清了俄军防御的套路,他们的无人机、潜航器还在不断升级。俄军要是找不出补防的办法,这座19公里长的生命线,迟早要成为压垮南部战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信源:新华网《乌克兰说第三次袭击克里米亚大桥 俄罗斯说逮捕一名乌特工》(2025年6月4日)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