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护党长老”已正式宣告:民族血债,不是你们,用来“交换利益”的筹码!韩国瑜的媚日之行,终于引爆了党内的“最后底线”。 韩国瑜在东京记者会上表示"台日应超越历史阴影",未提及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的影响。其后参访靖国神社周边的做法,被党内元老视为"伤害民族感情"。 更关键的是,其与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会长大桥光夫会晤时,未就慰安妇问题表态,触碰了蓝营长期坚持的历史正义底线。 根据国民党内部流出的会谈纪要,韩方提出三点合作建议:扩大日本核食进口、加强安保对话、推动日语教育。这些议题直接冲击国民党传统支持群体的价值观,尤其是农会系统和军公教群体。 发起联署的21名"护党长老"包括前副主席郝龙斌、前秘书长李乾龙等重量级人物,平均党龄超过40年。他们控制着党内135个黄复兴党部中的89个,直接影响着20万深蓝党员的组织动员能力。更关键的是,他们与大陆涉台系统保持着传统联系渠道。 这些元老曾成功阻击李登辉的"两国论",在2007年挡下马英九撤换党徽案,2015年迫使洪秀柱调整"一中同表"。此次出手,显示他们认为韩国瑜的路线已触及"不可退让的底线"。 国民党对日立场有其特殊历史渊源。1945年接收台湾后,国民党政权曾处理过228事件等日据遗留问题,形成"历史正义必须清算"的集体记忆。1990年代李登辉的亲日路线导致党内分裂,此后的领导人皆谨慎处理对日关系。 更敏感的是抗战记忆,国民党党史馆保存着大量抗战史料,许多党员家族有抗战伤亡记录。韩国瑜岳父李日贵家族曾在日据时期遭受迫害,这种个人背景使其亲日言行更显刺眼。 日本对台工作出现新动向,自民党"台湾项目组"2024年提出"分进合击"策略:与民进党谈安全,与国民党谈经济。 韩国瑜访日期间,日方承诺扩大进口台湾菠萝,但要求开放核灾区食品,这种交换触及台湾社会敏感神经。 更深远的是安保布局,日本希望国民党支持美日台情报共享机制,但国民党内担心被卷入"第一岛链"对抗前沿。这种战略诱惑与安全风险的平衡,成为党内争论焦点。 更直接的是利益输送,韩国瑜女婿在硅谷的科技公司,近期获得美日合资基金注资。这种商业关联,使党内质疑其外交立场可能受经济利益影响。 国台办仅表态"希望台湾政党坚持民族大义",未直接批评韩国瑜。这种克制反映大陆对国民党派系矛盾的深刻理解。但消息人士透露,涉台系统已暂停与韩国瑜关联智库的交流项目。 更关键的是经济杠杆,大陆暂停了韩国瑜胞兄在江苏的食品加工厂扩厂许可,这种精准施压显示对事态的高度掌控。 韩国瑜代表的是"中生代务实派",主张淡化历史争议,聚焦经济发展。其支持者包括高雄市议员陈丽娜等地方实力派,掌握着党部财务和提名权。但与传统深蓝势力相比,其组织根基尚浅。 更潜在的是2026年党主席选举布局,韩国瑜若想挑战朱立伦,需要拓展中间选民支持,但这可能进一步激化党内矛盾。这种权力算计,是此次风波的重要背景。 民进党立院党团提出"台日友好促进条例",刻意呼应韩国瑜主张。这种操作旨在分化蓝营,同时为自己解套历史包袱。更狡猾的是,绿媒大量报道国民党内讧,塑造"蓝营不团结"的印象。 网军侧翼趁机发动认知作战,将护党长老抹黑为"中共同路人",同时将韩国瑜包装成"进步派",这种双向操作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对立。 2026年县市长选举在即,国民党在北部传统优势区面临挑战。韩国瑜的亲日言论可能流失本就不稳的浅蓝选票,而深蓝基本盘若投票意愿降低,将直接冲击选情。 大陆可能重新评估国民党在两岸间的桥梁作用,若国民党历史立场松动,两岸对话的政治基础将受侵蚀。更严重的是,这可能强化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转变。 ECFA早收清单面临重新审查,大陆若终止对台让利,国民党将难以向支持者交代,这种经济压力可能倒逼党内调整路线。 美国政府希望国民党成为"稳定力量",但韩国瑜的亲美日倾向可能使国民党丧失战略模糊性。一旦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对美政策趋同,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操作空间反而缩小。 更现实的是军售问题,国民党若支持对美军购,将破坏与大陆的互信;若反对,又可能被贴上"亲中卖台"标签。这种两难处境,使党的外交空间日益狭窄。 台湾课纲调整成为争议延伸。护党长老要求强化日本殖民压迫历史的教学,而韩国瑜派系主张侧重台日友好。这种教育路线之争,将影响下一代认同塑造。 文化认同的博弈更深远。国民党若放弃历史论述主导权,可能丧失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正统地位,这种软实力的流失比选举失利更致命。 韩国瑜的日本之行,犹如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国民党内部沉积的历史矛盾与路线分歧。在现实利益与历史正义之间,在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之间,这个百年政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 护党长老的怒吼,不仅是针对一次外交失误,更是对政党灵魂的拷问:当原则成为可交易的筹码时,政党存在的价值何在?
1914年,31岁的阎锡山,娶了14岁的小妾,结婚当晚,阎锡山对小妾说: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