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帮中国堵住稀土的后门?答案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中国对关键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庞大的走私网络悄然浮现,而最终协助精准打击的,竟是美国本土企业。 2025 年 4 月 4 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将钐、镝等 7 类中重稀土纳入出口管制,所有出口需申请许可并注明管制编码。 这些被称为 “工业黄金” 的物资,是美国 F-35 战机航电系统、电动车电机的核心原料,美国 90% 以上的精炼稀土都依赖中国供应。 按常理,美国相关产业应面临原料短缺,可两个月后的数据却透着反常:2025 年 6 月中国稀土出口量达 7742.2 吨,对美稀土磁体出口量较 5 月暴涨 660%,硅谷还出现了价格低三成的 “便宜 货”。 异常数据很快触发中国监管预警。 6 月中旬,国家出口管制协调机制办公室牵头,海关总署、国安部启动专项行动,矛头直指稀土走私。 调查很快撕开了走私网络的伪装:团伙将高纯度镝粉混进瓷砖原料伪报品名,把铽金属灌入密封容器伪装成日用品,更通过泰国、墨西哥中转,伪造 “第三国原产” 标签洗白货源。 深圳海关一次就截获 21 吨夹藏在机械零件里的稀土,案值高达 1.3 亿元,这类伪瞒报手法与此前查获的稀有金属走私案如出一辙。 更令人意外的是精准打击的情报来源。 率先提供线索的是特斯拉供应链部门,其检测发现一批稀土原料纯度超标且无法溯源,顺着物流链摸清走私网络后,直接将证据提交中国海关。 这些企业的行动并非偶然,中国 2024 年出台的《稀土管理条例》已建立全产业链监管体制,2025 年 2 月更就追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要求稀土产品 “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一旦被查出使用非法原料,企业将被列入出口黑名单,彻底丧失合规供应渠道,这对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的美国企业而言风险致命。 中国借势用技术手段织密监管网络。 海关启用搭载 AI 图像识别的智能查验设备,对货物 X 光扫描数据实时比对,识别率提升至 98%,哪怕 0.1 克稀土混在吨级货物中也能被精准捕捉。 所有出口稀土均加施防拆电子标签,内置经国密算法加密的矿权编码、批次号等信息,一旦非法剥离立即失效,数据同步上传至省级监管平台。 7 月查处的 “瓷砖原料藏稀土” 案中,正是靠追溯系统锁定货物异常轨迹,顺藤摸瓜端掉了横跨中美的走私网络。 这场暗战暴露了美国稀土产业链的深层短板。 美国虽有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却缺乏成熟精炼能力,矿石仍需运至中国加工,走私渠道被堵后,成本较正规渠道高出 40%。 特朗普政府虽签署 “大而美” 法案,提供 1000 亿美元贷款支持关键矿产产业,还向 MP 材料公司发放 1.5 亿美元贷款提升精炼能力,但新厂投产周期漫长,短期内无法补缺口。 更关键的是,美国新矿从发现到生产平均需 29 年,环保审批就耗时 7-10 年,本土供应链重构举步维艰。 中国的管制从未切断合规贸易。 商务部已明确表示,依法批准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还为欧洲企业设立 “快捷通道”,只要遵守规定,正常需求就能得到保障。 美国企业的 “反水” 恰恰证明,在高度整合的全球产业链中,合规是唯一可持续的选择。 那些喊着 “供应链脱钩” 的论调,在现实的利益考量和技术壁垒面前,终究难以立足。 事件最新动态:2025 年 9 月,中国推动的 ISO 稀土分类标准修订取得阶段性进展,进一步强化国际话语权。 同期,MP 材料公司德州磁体工厂开始小批量交付产品,但产能仅能满足美国本土需求的 5%。 信源:中美稀土博弈!美国公司为啥帮中国堵后门?——度小视
新消息澳矿博弈再进一步昨晚11点,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通知109美元还是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