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提台美芯片“五五分”,谢寒冰:台湾的先进制程芯片,如果有一半以上是在美国生产的话,对台湾的安全到底有什么保障。 想当年,台湾的芯片产业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技术和产业链的苦心经营,全球科技圈都靠着台湾的先进制程吃饭,美国却因为自己芯片制造拉胯,回头来盯着台湾的家底。 美国商务部长那话说得直白,意思是美国得从头开始建产能,台湾得“帮忙”,可这“帮忙”咋看都像单方面薅羊毛。 台湾当局态度挺硬气,说这比例他们不接受,说明心里有杆秤,知道这事关乎核心利益。 可要是以后顶不住压力,慢慢让步,台湾的产业自主性怕是要一点点被掏空,到头来在安全上更被动。 这提议背后,美国其实是想重新洗牌全球供应链,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台湾在他们眼里就是个关键棋子。 可棋子值钱,是因为它独一无二,芯片产能高度集中在台湾,让它在国际上有分量,这是换取外部关注的资本。 要是产能被平分出去,美国对台湾的依赖降了,台湾的战略价值还能剩多少?真到了冲突加剧的时候,美国还会不会把台湾当“重要伙伴”? 看看历史,盟友关系从来都是你有我有,大家互利才稳固,哪有一方老让步的道理? 更别提这“五五分”带来的隐形代价了,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靠的是本地的人才、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哪是说搬就能搬的? 美国那边建厂听着风光,可缺人、成本高,问题一大堆,硬推产能转移,台湾企业的效率得受影响,岛内经济也可能跟着晃荡。 产业界早就放话了,核心技术要是外流,台湾的创新动力得打折扣,长远看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美国现在给点补贴、税收优惠,吸引台湾企业过去,可谁知道以后政策会不会变?到时候投的钱打了水漂,台湾企业怕是要哑巴吃黄连。 美国表面说是“保护台湾”,其实是在拆台湾的台,“硅盾”厉害就厉害在全球都得靠台湾的芯片,这是个无形的威慑力。 谁要是打破这平衡,台湾在台海局势里只会更脆弱,美国官员嘴上说建本土产能是为了“真正保护”台湾,可这逻辑站不住脚。 真想保稳定,直接给军事援助或者外交支持不就得了?干嘛非得拿贸易当杠杆,逼着台湾交出产业?台湾人完全有理由问一句:这“保障”到底是给谁的? 台湾当局的反应还算清醒,咬定谈判得谈关税和市场准入,不能光听美国摆布,这态度务实,守住了产业主权的底线。 但放眼长远,台湾得重新想想跟美国的关系,过去台湾在美国框架下当“前哨”,贡献技术资源,可回报却没对等。 芯片产业本该是全球共赢的生意,现在却被地缘政治绑架,变成你输我赢的游戏,台湾要是老顺着美国走,产业迟早空心化,安全上也抓不住主动权。 信息来源:台海网
2010年7月21日,台空军一级上将、前行政机构负责人、台军前参谋总长、前空军总
【7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