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已集体宣告“拒绝统一”,大陆“和平统一”幻想,今日彻底破灭! 9月27日的党主席辩论会,就是国民党主流派,递给北京的一封“分手信”。 当郑丽文、郝龙斌、罗智强等人,都公开将“统一”排除在选项之外时,他们等于亲手,为大陆启动“非和平”手段,提供了最充分的理由! 张亚中在9月27号那场辩论会上直接给其他候选人出了道填空题:“你们到底主不主张统一?”结果罗智强、郝龙斌、郑丽文这几个人,不是打太极就是玩闪避,没一个敢在镜头前写下“统一”两个字。 罗智强当时把话题拐到了“蓝白合作”和选举制度改革上,郑丽文则高喊“下架民进党”却绝口不提统一目标, 原定聚焦两岸关系的第三场辩论会,郝龙斌和罗智强提前一周得知主题后,竟双双以“花莲赈灾”为由缺席。 张亚中早在第二次辩论后就预言“有人会借灾情回避”,结果一语成谶。 岛内媒体发现,两人的赈灾行程与辩论会仅重叠两小时,完全能错开安排,这种时间矛盾让“救灾优先”的说辞显得苍白。 国民党秘书长黄健庭不仅未按党章对缺席者取消资格,反而将原定八场政见会砍至三场,被基层党员批评为“规则因人而异”。 朱立伦提出的“亲美、友日、和陆”方针,表面看是平衡策略,实则暴露了心态差异:美国是“靠山”,大陆只是“和”的对象。 郑丽文在辩论会上抛出“认同中国不等于接受统一”的怪论,被网友弹幕质疑超过3.2万条。 而她背后被指有蓝营资深政商人士杨建纲的支持,其关注点更多在两岸经贸利益而非统一本身。 这种利益绑定使得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更容易被短期经济利益裹挟,失去了长远政治担当。 国民党内部调研显示,访陆会让年轻选民跑光,于是朱立伦四年不来大陆,只派秘书长黄健庭谈经贸合作,自己留在台湾处理“党内事宜”。 国民党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之深,从一些细节可见一斑。 朱立伦办公室内陈列的哈佛毕业照,象征着党内高层与美国千丝万缕的联结。 台湾学者张麟征曾用“拿绿卡保平安”道破玄机——美方的认可被国民党视为政治护身符。 这种依赖导致党的路线常在“美国利益导向”和“台湾现实关切”间摇摆混乱。 侯友宜2023年公开表态“反对一国两制”,强调“台湾命运由2300万人决定”,本质上是对美国战略的迎合。 而国民党接受商界资助的党员比例从2020年的35%升至58%,其中近六成主张淡化统一议题,说明经济利益的捆绑已深度影响政治决策。 国民党内部分裂也加剧了这种回避倾向。 洪秀柱因主张“深化九二共识”触及统一方向,被党内视为“洪水猛兽”甚至遭到临阵换将。 朱立伦上任后裁撤深蓝力量集中的“黄复兴党部”,试图切割深蓝争取中间选民。 而党主席选举中,各派系角力白热化:傅崐萁支持郝龙斌,串联朱立伦、韩国瑜等本土派;马英九系统力挺罗智强;郑丽文获中生代立委暗助;张亚中吸引深统派党员。 这种分裂使得国民党难以形成统一的两岸论述,最终变成“谁提统一谁吃亏”的投机游戏。 大陆方面的态度转变也让国民党的模糊空间越来越小。 重庆“台湾周”活动邀请名单侧重公开主张统一人士,而非国民党高层,释放出“认人不认党”的信号。 这等于告诉国民党,过去想靠模糊“九二共识”两头通吃的玩法已经行不通了。 大陆看重的是是否真诚信奉一中原则,而非空洞的政治口号。 当国民党连国家统一的核心议题都不敢正面回应时,它不仅辜负了创党初心,更在历史十字路口选择了自我边缘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为任何精于算计的拖延者停留。
国民党主席改选将出现超级大对决!郑丽文未入局!邱毅很兴奋!国民党主席改选这回
【1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