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报,战报 9月份乌克兰国防部公布了一组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说是俄军单月伤亡高达2.85万人,平均每天要损失950人,还被摧毁了1076套火炮系统。 乌克兰方面给出的统计口径,还顺带算了一笔总账,说到国庆前俄军累计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11万,火炮损失也突破了3.3万套,坦克则超过1.1万辆。 这组数据一出来,不少人都在问一个问题:俄罗斯还能打?打到现在,怎么还没停?普京又打算把这场仗拖到什么时候? 这事儿还真不能靠常理推断。先不说俄军到底有没有承受得起这样的损耗,单看俄罗斯国内的政治氛围,其实很多答案就藏在里面。 普京执政二十多年,硬汉的形象早就成了一种政治资本。从车臣到格鲁吉亚,再到2014年克里米亚,这一路走来,强硬是他的底色。 现在到了乌克兰这摊事上,哪怕战损再高,国内舆论再有波动,他也不太可能轻易停手。因为一旦认输,整个政治体系都会受到巨大冲击,不仅是形象问题,连位子都可能不稳。 说回战场,乌克兰公布的数据确实吓人,但也得知道,这种战争中的数据,双方各说各的,外界也很难有完全统一的说法。 不过有一点基本可以确认,那就是这场战争已经从最初的“闪击战”设想,彻底演变成了消耗战。你来我往,拉锯不断,几条战线都没太大进展,就像是陷入了泥潭。 乌克兰靠着西方的支援,尤其是持续不断的武器和资金输入,暂时稳住了局面;而俄罗斯虽然面临国际制裁和经济压力,但靠着庞大的国土资源和军事工业体系,竟也没有崩盘。 最关键的是,俄罗斯的战争逻辑已经不再是“打赢”,而是“拖住”。只要能拖住乌克兰,拖住西方的援助耐心,哪怕自己伤筋动骨也要撑下去。 这种打法虽然成本极高,但从历史上看,并不是没有先例。二战时苏联就是靠死扛拖垮了德军,现在俄罗斯或许也在照搬这一套。 虽然时代背景和国际格局早已不同,但那种“能撑一天是一天”的战略思维,还真没变。而乌克兰这边呢,虽然在战场上有阶段性的战果,但也面临一个现实问题。 这场仗到底还能打多久?西方国家的支援不是无限的,尤其是最近美国和欧洲在内部事务上都焦头烂额。美国刚经历过几轮政府关门的边缘挣扎。 欧洲则被移民问题、能源危机和通胀折腾得够呛。援乌的热情和资源,多少都有点后劲不足的迹象。更别提还有中东地区的新一轮冲突,把不少国际关注度都拉走了。 所以,虽然乌克兰在9月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距离真正改变战局还远着呢。这场战争已经从军事角度延伸到了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层面,成了一场全方位的较量。 而在这场拉锯战中,最难估计的,不是武器数量和伤亡数据,而是各方的“持久力”和“心理预期”。 总之,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已经不只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事情。 而是整个国际政治格局的一面镜子。乌克兰每公布一次战果,其实都是在对外释放信号:我们还在挺着,我们还需要支援。而俄罗斯则用行动告诉全世界。 硬汉形象不是摆着看的,哪怕代价再大也要维持到底。普京演了二十多年的硬汉,不可能就此收场,他会一直演到最后一幕落幕,哪怕舞台已经燃起战火。 参考资料:俄罗斯和乌克兰各自公布“最新战果”,9月28日俄乌冲突局势最新消息 2025-09-28 08:51·闽南网
俄罗斯军事专家、退役上校阿斯兰·纳胡舍夫称,俄罗斯原计划在明年1月“消灭”乌克兰
【104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