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多了!巴基斯坦向美国大量出口稀土是可行的,但也只是稀土原矿,而美国需要的是经过分离处理后的高纯度稀土。 所谓“巴基斯坦向美国大量出口稀土就能破局”的说法,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想。不少人盯着巴基斯坦的稀土原矿,觉得这能成为美国的“救命稻草”。 可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有没有矿石,而是能不能把矿石变成能用的宝贝。巴基斯坦能提供的不过是未经加工的稀土原矿,而美国急缺的是经过精细分离处理的高纯度稀土。 这就像拿着一堆铁矿石,却没有炼钢的技术,再多人也只能望“矿”兴叹,又能顶什么用?美国自己的地下本就埋着不少稀土原矿,要是单纯想要矿石,犯得着舍近求远从巴基斯坦进口吗?答案显而易见。 前些年的景象更能说明问题,美国自己的稀土原矿明明能开采,却偏偏要运到中国来加工分离,之后再花高价从中国进口高纯度稀土。这背后藏着的,是中国在稀土提纯领域无可撼动的技术地位。 在稀土提纯这个核心环节,中国的技术实力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档的存在,这一点根本无需争论,也没人能真正反驳。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握在中国手里,这样的产业优势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 有数据显示,美国在重稀土分离提纯技术上,比中国落后了足足20年,而且既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也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些短板绝非短期砸钱就能弥补。 随着中国逐步加强对稀土资源的出口管制,美国的慌乱肉眼可见,完全是一副“病急乱投医”的模样。只要是能沾上边的稀土资源,不管自己用不用得上,先抢到手再说。 可即便如此,美国的稀土困局也没得到缓解。特朗普发起关税战后,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美国市场上一些重要的稀土磁铁材料价格直接暴涨了五六倍,就算愿意加价,也常常一货难求,不少企业的生产订单不得不延后两到三个月。 更让西方阵营紧张的是,中国的管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刚刚传出的消息显示,中国已经把管制的触角延伸到了稀土全产业链,从开采、分离、加工,再到二次资源回收,相关的设备与技术都不再随便对外出售。 商务部2025年第62号公告更是明确了这一政策,等于给美国的“去中国化”稀土产业链计划,又上了一道新锁。这意味着什么?不光高纯度稀土没法随意买到,就连想自己建工厂加工都成了奢望。 没有中国的核心设备和技术支持,就算美国把稀土原矿堆成山,也炼不出合格的高端稀土产品。美国国防部倒是想过办法,入股本土稀土企业、设定最低采购价,试图刺激国内产业发展,可这些努力说到底不过是杯水车薪。 有业内人士直言,美国想实现稀土“去中国化”,10年都未必能实现,最终顶多只能满足部分国防需求,根本覆盖不了各大关键领域的全面需求。西方阵营也不是没动过歪心思。G7和欧盟成员国之前还凑在一起讨论,想搞所谓的稀土价格下限。 要么推动本土生产,要么从其他国家找来源,试图增加供应。他们甚至盘算着对中国稀土征收更高关税,妄图用这种方式削弱中国的市场主导地位。可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根本行不通。 稀土产业的真正瓶颈从来不是矿石本身,而是提取、分离和加工的先进技术,这恰恰是中国数十年来积累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靠价格干预就能破解的。这场稀土博弈,早已超出了普通商品贸易的范畴。 稀土是制造先进武器的关键材料,供应紧张直接影响美国的先进武器生产能力。9月25日,商务部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等三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就是最直接的回应。 要知道,美国约70%的稀土都依赖从中国进口,这种深度依赖让他们在博弈中始终处于战略被动。一直以来,人们都觉得能把商品源源不断卖向世界,是贸易强国的体现。 可从中国的稀土管制政策来看,能从容地让某些贸易“做不成”,更能彰显贸易强国的底气与实力。这种实力不是靠垄断资源得来的,而是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对全球市场的深刻理解铸就的。 中国对稀土全产业链实施管制,本质上是对自身核心利益的保护,也是对全球产业链安全的一种调控。毕竟,稀土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理应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而不是被某些国家当作博弈的工具。 说到底,稀土管制背后,是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生动缩影。不再追求单纯的出口规模,而是用核心技术和产业优势掌握话语权。美国的困境也好,西方的慌乱也罢,都印证了一个道理。 真正的贸易强国,从来不是靠“量”取胜,而是靠“质”掌控全局。中国的稀土政策,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在全球产业链中,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拥有真正的底气。 这张“稀土牌”,亮出的不仅是贸易强国的实力,更是中国维护自身利益、推动全球产业健康发展的坚定态度。 中国对美稀土 美国稀土需求 稀土出口限制 中美稀土之争
稀土“绕地球一圈”卡壳了!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MPMaterials宣布:以后不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