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澡被罚款,谁的脸最疼? 三名印度游客把北京亮马河当成自家后院,无视河边醒目的提

娱乐来说话 2025-10-10 21:15:08

泡澡被罚款,谁的脸最疼? 三名印度游客把北京亮马河当成自家后院,无视河边醒目的提醒牌,脱了衣服就往水里跳,这事儿最近在网上吵翻了天。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据北京城管部门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已有六拨外国游客因在亮马河违规泡澡、戏水被处罚,可照样有人把“禁止”当“没看见”。 先说说亮马河到底是啥地方。它不是野外无人管的小河沟,而是北京朝阳区重点打造的城市景观河,2021年还入选了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河里有生态监测设备,岸边是市民散步、露营的公共空间,设计初衷就没把“游泳”纳入功能里。 有网友说“罚得太轻才管不住”,这话有道理,但也不全对。查了下《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这种违规行为罚款额度在200元到1000元之间,目前城管部门都是按上限罚的,可对有些游客来说,这点钱可能还不够一顿饭钱,确实没太大威慑力。 但更关键的问题是,光靠罚款根本堵不住漏洞。有住在附近的居民说,晚上七八点总能看到有人往河边凑,有的假装散步,趁巡逻队员不注意就往下跳。不是城管不管,而是亮马河全长10多公里,靠几个人巡逻根本盯不过来,等赶到的时候人都已经下水了。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警示标识的“语言壁垒”。我特意去亮马河现场看了看,大部分提醒牌都是中文,只有少数几个加了英文,像日文、韩文几乎没有。那些外国游客可能真没看懂,或者只扫了一眼没当回事,毕竟在他们国家,说不定真有在公共水域游泳的习惯。 这就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怎么平衡“执法”和“尊重”。有网友建议“直接抓起来驱逐出境”,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只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严重”或者“构成犯罪”才会被驱逐,游泳泡澡这种事,还没到那个程度。真要是这么干了,反而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涉外争议。 而且,把个别游客的违规行为和“族群”绑在一起,说什么“所有阿三都得管”,这就更不对了。去年夏天,也有中国游客在亮马河捞鱼、扔垃圾被处罚,总不能说“所有中国人都没素质”吧?盯着“外国游客”这个身份骂,反而显得咱们不够大气,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其实,早就有城市给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上海的苏州河,也曾经有人违规游泳,后来管理部门不仅加了多语种警示灯牌,还在重点河段装了智能监控,只要有人靠近水边,就会自动播报提醒,中文、英文、日文轮着来。同时,他们还在周边建了几个露天泳池,价格便宜,环境也好,游客有了正规去处,自然就没人去河里冒险了。 北京其实也能这么干。亮马河周边有不少酒店和写字楼,完全可以和这些单位合作,在入住登记、入职培训时就发放“文明游览手册”,把不能游泳、不能乱扔垃圾这些规定写清楚。再在河边设置几个“游客服务岗”,有人不懂就随时能问,比冷冰冰的罚款管用多了。 还有人建议给城管配“棍子”,这就更离谱了。城管的职责是“管理”不是“暴力执法”,真要是动手了,不管是对中国游客还是外国游客,都会引发舆论风波。去年深圳就有城管劝阻违规摆摊时发生冲突,最后反而被问责,这种教训可不能忘。 说到底,亮马河的问题,本质上是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精细化”不够。既没有考虑到外国游客的语言需求,也没有提供替代的休闲方式,只靠“罚款”这一招硬堵,肯定管不住。就像治水一样,光靠堵,水迟早会漫过来,得“疏堵结合”才行。 现在,朝阳区已经开始行动了,计划在2025年之前,给亮马河所有提醒牌加上多语种标识,还会增加无人机巡逻。但这还不够,希望能尽快建一些正规的水上休闲场所,让游客既能享受清凉,又不违反规定。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对违规泡澡的外国游客,是该“重罚”还是“引导”?如果是你,在亮马河看到有人违规,会上去劝阻吗? (部分内容有杜撰和虚构成分,请注意甄别)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Sunny

Sunny

3
2025-10-11 04:54

赶紧把所有黑非、阿三、娶和嫁黑非、阿三的及其生的黑崽子一律赶出中国,黑非就是祸乱的根源,法国和霉国尚有前车可鉴

猜你喜欢

娱乐来说话

娱乐来说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