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 10月10日,特朗普政府宣布要求我国所有往返美国的航班不准再踩

士气沉沉 2025-10-11 09:51:23

特朗普宣布 ! 10月10日,特朗普政府宣布 要求我国所有往返美国的航班不准再踩俄罗斯头顶,说这样让美国航司吃亏。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回怼,想限制别人,先照照镜子,别拿全球旅客当出气筒。 美国交通部只给我国航司两天时间回话,扬言11月就生效,火药味直飙天花板。有人纳闷,绕个路而已,至于闹到外交层面?其实美国航司被俄罗斯挡在门外,只能绕远烧油,白白丢掉20亿美元市场。我国飞机借北极航线省时省油,票价便宜一大截,旅客自然知道怎么选。 一纸来自华盛顿的指令,让原本平静的跨太平洋航线瞬间波涛汹涌。10月10日,美国方面毫无征兆地抛出一项要求,勒令所有中国航司执飞中美航线的班机,不得再飞越俄罗斯领空。 理由听起来似乎很“公平”:美国航空公司因为制裁被俄罗斯拒之门外,只能绕着飞,成本高、耗时长,中国航司却能走捷径,这竞争环境不对等。 这番操作,直接把商业竞争的火药味,烧到了外交对抗的炉膛里。更让人咋舌的是,美国交通部给出的回应窗口期,竟然只有短短两天,并放话11月就要强制执行,这种极限施压的架势,摆明了是不给任何磋商的余地。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不就是飞得高一点、远一点的区别吗?至于搞得如此剑拔弩张?其实,这背后藏着一笔谁也无法忽视的经济账。 自从乌克兰局势升级后,美国带领西方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制裁,其中就包括关闭领空。俄罗斯则以牙还牙,禁止了来自这些国家的航空公司飞越其广袤的领空。 这一下,可就苦了美国的航空公司。以往从纽约飞往上海或北京的航班,最便捷的路线就是取道北极,横穿西伯利亚,这条“北极航线”能节省好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和海量的燃油。 现在,美国航司的飞机必须向南绕一个大弯,飞过欧洲和中东,再折向亚洲,航程陡增,运营成本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 成本的飙升,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美国航司的机票价格失去了竞争力,航班时间又长,旅客用脚投票的结果可想而知。 数据显示,在这场空中博弈中,美国航司因为航线劣势,已经损失了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有分析指出这个数字可能高达20亿美元。 反观中国的航空公司,由于中俄之间正常的合作关系,我们的航班依然可以自由地使用这条“黄金航道”。 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北,轻松掠过北极圈,再直插北美腹地,不仅快,而且省油。省下来的成本,就成了票价上实实在在的优惠。 对于普通旅客来说,花更少的钱,用更短的时间,谁能不心动?这种由地缘政治造成的“非对称优势”,让中国航司在中美航线上占据了有利位置,也让华盛顿方面的心态逐渐失衡。 面对这种“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的逻辑,我方外交部的回应堪称一针见血。发言人直接点明,问题根源在于美国自己,是华盛顿的制裁决定导致了本国航司的困境,现在却想把这份代价强加给中国航空公司和全球旅客,这完全是“病急乱投医”,拿别人当出气筒。 这番话,清晰地划出了界限:你的问题,不应该由我来买单。这不仅仅是维护本国航司的正当权益,更是在捍卫一个基本的商业准则——不能因为自己的战略失误,就去破坏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美国交通部那封只有两天有效期的“最后通牒”,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施压秀。它试图用时间的紧迫性,逼迫中方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做出让步。 然而,这种做法恰恰暴露了其内心的焦虑。他们深知,在纯粹的市场竞争面前,绕远路的美国航司已经处于下风,唯一的翻盘希望,就是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将所有参与者都拉到同一条“泥泞的跑道”上。 可他们似乎忘了,航空业是全球化的缩影,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中国航司被迫绕飞,票价上涨是必然结果,最终为这场政治闹剧买单的,还是那些需要往返于中美之间的学生、商人和游客。 这场围绕天空的较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竞争的范畴。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大国博弈的复杂与冷酷。一边是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连锁反应,一边是市场规律与行政命令的激烈碰撞。 当飞机的航线不再是单纯的地理选择,而被赋予了政治含义时,天空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开阔。 如果这条连接世界的“北极航线”真的被迫关闭,损失的或许不仅仅是几十亿美元的生意,更是全球互联互通的信任基础。 未来,我们头顶的天空,是会变得更加开放,还是会竖起更多无形的壁垒?这恐怕是每一个仰望天空的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0 阅读:55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