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一号遥二发射成功引论战:民营火箭“性价比之王”,还是商业化噱头? 10月11日10时20分,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传来巨响,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将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等3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场海上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却让商业航天圈的争议瞬间升温。 支持方的兴奋点集中在“技术突破与商业价值”:作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6.5吨的运力在民营火箭中首屈一指,东方空间更是放出“3万/公斤”的报价,远低于业内5-6万元的平均水平。有卫星企业从业者晒出预约咨询截图称“终于有能批量组网的低成本运力了,之前等国家队发射要排半年队”,更有人点赞“从总装到发射车程仅15分钟,24小时快速响应模式太高效”。 质疑声则直指“商业化成熟度”:某航天领域工程师在社交平台留言“遥二仍属试验性质,就敢喊出季度发射频率,供应链能跟上吗?”,还翻出数据对比“国家队火箭发射成功率超98%,民营火箭整体仍在90%徘徊,大运力更考验可靠性”。对“海澜之家号”的跨界冠名,争议更直接——有人觉得“让航天走近大众是好事”,也有人吐槽“火箭印上服装品牌logo,会不会消解航天的严谨性”。 行业内的分歧同样明显:蓝箭、天兵等同行正冲刺自家大型火箭首飞,有匿名高管透露“运力和价格战只会加剧内卷,核心该比可靠性”;而东方空间总设计师强调“遥二就是为验证常态化运营,明年季度发射计划有底气”。 目前,已有十余家卫星客户与东方空间签约,但市场仍在观望后续发射表现。这场关于“民营火箭是真突破还是虚火”的争论,恐怕还要等更多发射数据来回答。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
【143评论】【12点赞】
梁HG
自己国家的民营火箭成功应该值得庆祝!我怎么好像听到了酸味!
焱木
知道大直径固体火箭的难度吗,潜射洲际导弹技术下放发射卫星简直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