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国家不一定非得打仗,这次中国牢牢抓住了日本的命脉,大家都清楚,现在的日本

康安说历史 2025-10-11 15:47:29

毁掉一个国家不一定非得打仗,这次中国牢牢抓住了日本的命脉,大家都清楚,现在的日本是有名的产业升级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低欲望的社会。 这是今天日本的真实困境。 先看日本引以为傲的产业升级,早就没了当年的锐气。上世纪 80 年代还握着全球一半的半导体市场份额,如今只能靠设备和材料撑场面,结果 2023 年跟风美国搞光刻机出口限制,想卡中国脖子,转头就被现实狠狠打脸。 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直接宣布当年销售额暴跌 23%,从 3.9 万亿日元跌到 3 万亿日元出头,日媒都直呼 “尘埃落定”,等于承认这波操作赔了夫人又折兵。 反观中国,2023 年芯片设备采购额逆势涨了 29%,达到 366 亿美元,中微半导体的 90 纳米 DUV 光刻机都能量产了,上海微电子也在紧追不舍,原本依赖日本的市场份额硬生生被抢了过来。 更狠的是中国消费品牌,以前去日本要扛药妆零食,现在反过来,安克充电宝、大疆无人机成了送日本朋友的硬通货。 Temu2024 年在日本用户数超 1500 万,SHEIN 的 804 万用户比优衣库线上还多,就连脱毛仪品牌 Ulike,定价比雅萌等日本品牌低一半,入驻乐天两年就成了销量第一,日本企业想升级却被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堵得没路可走。 产业升级慢还没缓过来,人口老龄化又给日本来了记闷拳,而中国正好在这个缺口里攥紧了主动权。 2024 年日本 65 岁以上老人有 3625 万,占总人口 29.3%,其中 75 岁以上的就有 2076 万,眼看 2025 年 “团块世代” 800 万人集体步入 75 岁,护理行业缺口直接飙到 32 万,2040 年还要涨到 69 万。 更讽刺的是,现在日本每 4 个就业者里就有 1 个 65 岁以上老人,70 到 74 岁的就业率都有 34%,说白了就是年轻人不够用,只能让老人接着干活。可日本本土企业根本填不上这个窟窿,倒是中国企业瞅准机会冲了进去。 PIX Moving 搞的无人驾驶 Robobus,专门解决日本乡村因为老龄化缺巴士司机的问题;Iwith Robotics 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成了便利店的救星,毕竟清洁员工都招不到了。 就连跨境配镜平台 Prime Particle,三分之一的销量都来自日本 30 到 60 岁用户,靠着比本土便宜一半的价格和每周 600 款的上新速度,把日本线下品牌按在地上打。 日本想靠松下的护理机器人自救,结果这款叫 Resyone 的设备,反而要靠和中国企业合作才能打开市场,等于养老这块命脉也被中国攥住了。 最致命的是年轻人低欲望,直接抽走了日本经济的活力,而中国恰好成了这种生态下的最大受益者。日本 2025 年 6 月核心 CPI 涨了 3.3%,连续七个月超 3%,物价飞涨就算了,年轻人还越来越佛系,不想花钱也不想结婚,本土消费市场死水一潭。 这种时候中国商品简直是精准打击,跨境电商卖的高性价比产品,正好戳中日本人对低价商品的需求。Prime Particle 用 AI 整合中国工厂资源,SKU 超 5000 个,价格只有日本线下的一半;Temu 和 SHEIN 靠着便宜又时髦的衣服,短时间就圈了上千万用户,要知道优衣库线上用户也就 648 万,根本没法比。 以前日本是消费潮流的输出国,现在倒好,年轻人宁愿等着中国电商的包裹,也不愿为本土品牌买单。更有意思的是,日本企业想复制中国模式都不行,他们习惯了慢节奏,而中国企业靠着供应链和线上渠道的优势,把 “快” 和 “省” 玩到了极致,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反倒成了中国品牌攻城略地的突破口。 这三板斧下来,日本想翻身都难。产业上被中国追着打,升级乏力;人口上老龄化拖垮社会,还要靠中国设备救急;消费上年轻人没欲望,本土市场被中国商品占领。 说白了,中国根本不用动武,就靠着自身的产业实力和市场韧性,精准掐住了日本的要害,这比打仗的效果还实在。日本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产业升级跟不上,人口问题解决不了,年轻人又没活力,可不就被牢牢攥住命脉了。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