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不打自招了,承认是“美国商界”现在“带头呼吁采取更强硬的路

寒江孤影呢 2025-10-13 13:24:38

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不打自招了,承认是“美国商界”现在“带头呼吁采取更强硬的路线”对待中国,亦表示这些呼吁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影响很大。 美国媒体终于还是“说漏了嘴”。 10月上旬发表的一篇深度调查报道中,《华尔街日报》罕见地揭示了一个早就存在、但一直被掩盖的事实: 美国对华强硬路线的真正推动者,不是白宫,不是国会,而是美国商界本身。 报道明确指出,特朗普时代的对华政策,包括加税、制裁、技术封锁,大量决策背后都有美国企业的影子,是他们在推动,是他们在策划,是他们在收割。 这不是第一次看到美国商界的“真面目”,但却是第一次由他们自己承认。 一直以来,美企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却在美国政坛上扮演反华先锋,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他们一边在中国建厂、卖车、铺渠道,一边在美国游说、开听证、搞封锁,嘴上说着“合作共赢”,手里却在推动“脱钩断链”。 现在,这种“两面派”行为已经不再是阴谋,而成了明牌。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道破玄机:美国商界不是被政策牵着鼻子走的“受害者”,而是制定政策的“始作俑者”。 尤其是在特朗普时期,商界通过各种闭门会议和政治献金,把原本以安全为名的对华打压,彻底变成了美国资本的护城河。 包括芯片、AI、电动车、金融服务在内的多个领域,美企纷纷上阵,不是为了国家安全,而是为了利润和垄断。 这才是真正的美国模式:政治为资本服务,政策为利益让路。 苹果,这家被许多人当作“科技信仰”的企业,已经成为这场资本操控政策的典型代表。 从2023年起,它便开始独占台积电3nm芯片的全部产能,让安卓阵营的高通、联发科等被迫使用旧制程。 到了2025年8月,苹果更进一步,提前包下台积电2nm产能的一半,还预付了高达18亿美元的预付款。 这不是正常的商业竞争,而是通过垄断上游资源,直接挤压对手生存空间的“技术封杀”。 苹果的垄断行为不仅打击了中国本土品牌,更借助美国对华为等企业的封锁行动,抢占了中国市场的大量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消费者还在为iPhone排队,美方却在背后安排一场场围堵,令人愤怒。 如果我们继续沉默,那苹果就会成为第二个“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赚钱,在美国布局,在世界操控。 特斯拉也没干净到哪去。2024年在中国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65.7万辆,几乎占据电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与此同时,马斯克却在美国政界频频发声,支持技术脱钩和限制中国电池供应链。 嘴里说着“感谢中国市场”,手里却签着对华限制的呼吁信,这就是美企的“双重人格”。 在华赚钱,在美反华,照单全收,还要我们为他们的“中立”买单? 再看看微软、英伟达、谷歌这些科技巨头,哪一个不是在中国设有分支、获得巨大收入? 但他们却又都积极参与向美国政府施压,要求限制中国AI发展、封锁中国高性能芯片进口。 他们一边在中国开发布会,一边在美国国会递交封锁建议,这是典型的“吃饭砸锅”。 我们必须认清一点:美企早就不是“无辜者”,而是既得利益的掠夺者。既然他们敢带头呼吁制裁中国,我们又何必再对他们手软? 我们不欠美国商界什么,更没义务为他们的两面性买单。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整产业链和庞大市场,完全有能力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 我们不能再被所谓的“市场信心”“外资环境”绑架。如果美企继续在一边赚钱一边反华,那我们就必须拿出自己的手段来应对。 第一步,从苹果开始。我们应对其垄断上游芯片产能的行为展开全面反垄断调查,审查其是否通过不正当手段压制竞争,是否利用美国政策红利打压中国企业。 一旦查实,应依法追责、公开通报,并限制其在华市场份额,给予国产品牌更多机会。 第二步,扩大打击面。凡是在华经营、同时支持对华限制政策的美企,不论是特斯拉、微软,还是摩根大通、花旗银行、普华永道,都应纳入我们的“对等反制”名单。 不仅要查他们的税务合规,还要审查其数据安全、技术外泄、市场垄断等问题。让他们明白,想在中国赚钱,就要尊重中国的底线。 第三步,建立反干预机制。我们应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对境外企业在中国的行为进行战略评估,尤其是对那些与美国政策密切联动的企业,必须施加更高标准的监管。 我们不能再让他们一边收割中国市场,一边操控美国政策来打压中国。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已经让全球供应链动荡,美国施压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更是赤裸裸的技术霸权。 既然对方已经公开摊牌,我们也必须毫不含糊地回应。任何幻想都必须结束,任何退让都意味着下一个被打压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企业。

0 阅读:1
寒江孤影呢

寒江孤影呢

自我否认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