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0年,开国上将叶飞的女儿叶葳葳从北大毕业了,一纸调令将她分配到青海

千浅挽星星 2025-10-14 17:46:27

[太阳]1970年,开国上将叶飞的女儿叶葳葳从北大毕业了,一纸调令将她分配到青海省德令哈市,她不知道这个德令哈市在什么地方。   1970年,当“德令哈”这个地名砸向叶葳葳时,她强装镇定,学着样板戏里英雄的样子,但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被调到那里,那自己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她还抱着一丝幻想,希望父亲可以摆脱心中的困惑。   可没过多久,父亲叶飞的一封信寄到了,这封信没有半句安慰,父亲用他那刚劲有力的笔迹写道:青海虽远,没有新疆远;地势高,没有西藏高,别人能行,你也行。   信里那个“远方”,起初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小小的地名,叶葳葳在宿舍里,手指颤抖地找到了青海西北角那三个小字,抵达之后,叶葳葳开始崩溃了。   德令哈的风沙、高寒和缺氧扑面而来,高原反应让她头痛欲裂,更要命的是孤独,她任教的中学,教室是土坯房,门窗漏风,桌椅摇摇晃晃,学生大多是听不太懂普通话的蒙、藏族孩子。   父亲那句“你也行”,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必须独自证明的难题,在煤油灯下熬夜备课时,在学着喝酥油茶时,她有好几次都想写信回家,但终究没有寄出。   慢慢地,叶葳葳用行动给了父亲那封信一个回响,她不再把自己当成“叶飞的女儿”,就是一个北京来的年轻人,为了上课,她学着画图、唱歌、做动作,把课文演出来。   叶葳葳开始走进牧民的帐篷,吃糌粑,帮忙干活,在生活里学他们的语言,她曾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穿过戈壁,只为给学生们放一场露天电影,也曾跟着文化站去牧区采集民歌,录音机里除了歌声,还有风声和马蹄声。   德令哈的这段日子,磨平了她身上那些脆弱和优越感,父亲信里的硬道理,就这样被她嚼碎了,咽下去,长成了自己筋骨里的一部分,坚韧又踏实。   这封信,最终在她生命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很多年后,叶葳葳回到北京,在全国人大的办公室里,还放着那本夹着信、书页都起了毛边的《马恩选集》。   同事们只知道她干练低调,逻辑清晰,却不知道她那份处变不惊的底气,是在戈壁滩的风沙里练出来的,当她在国际会议上沉稳地应对诘难,那股劲儿,无关家庭背景,只关乎经历。   她后来说,基层的经验,才是政策落地的基础,那一刻,你才真正明白,叶飞当年寄出的,根本不只是一封信,那是一个幸存者的硬道理,是一个国家脊梁的无声交接。 信息来源:共产党员网.叶飞给子女立下铁规:不可利用父辈的关系

0 阅读: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