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一句劝,选增程车,千万别只看价格香就冲动下手,尤其是那些标称纯电续航还不到200公里的,你以为是省了钱,其实后期全是麻烦。
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明明每天通勤也就四五十公里,但总有些临时安排打乱计划,接孩子、送家人、突然加班、周末郊游之类的,一天实际跑下来常常超过100公里。 这时候如果开的是台标称180公里、实际冬天打折后可能只有120公里的增程车,心里就开始发虚,是充电呢,还是烧油?充电得专门绕路,烧油又心疼油耗,NVH还差,整体体验非常割裂。
这不是你用车方式有问题,而是车本身的定位出了问题。 增程车的使用逻辑,本身就是“电为主,油为辅”。它最适合那些追求电车平顺安静、但偶尔又有长途需求的用户。 如果你买的增程车纯电续航太短,那就意味着你每天通勤中“油介入”的部分会大幅增加,发动机频繁启动,油耗上升、噪音明显,跟你一开始想要的“电车感”完全背道而驰。
这事要是放在十年前,谁敢信我们现在会为“续航该选多少”这么纠结?但今天,咱们真得好好说道说道。 第一,别看有些插混车纯电只有50多公里也没人喊不够,因为它们的设计逻辑本质是“油电混动”,油为主、电为辅。而增程车是“纯电优先,油做备份”,如果你总是让它启动发动机,就失去了买它的意义。
第二,电池寿命是个隐形炸弹。你可能会觉得“我每天通勤距离不长,短续航也够”,但正因为续航短,你充放电的频率会更高。电池的衰减与循环次数直接相关,就像手机你一天两充和两天一充,电池健康度下降速度完全不同。 有些实测数据也支持这一点,比如理想ONE跑了10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掉得比同期Model 3快不少。如果你买了一台续航180公里的增程车,四五年后续航可能只剩140左右,再算上冬季打折,实际连100公里都跑不到,到时候你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去充电的路上。
第三,别低估生活的不确定性。我们买车,不就是为了更从容地应对各种出行场景吗?一台纯电续航扎实的增程车,让你在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出行都用纯电搞定,安静、省钱、响应快,而真遇到突发长途,油电协同也不焦虑。 所以我建议,如果你真的考虑增程,尽量选纯电续航200公里以上的车型。比如理想L8、问界M5、零跑C11增程版的高配,深蓝S7的200Max版等,它们在实际使用中的宽容度高太多。哪怕价格稍贵一些,长远看其实更划算,电用得越多,油费省得越明显;同时电池循环压力小,衰减慢,更耐用。
比起那些标榜性价比却续航捉襟见肘的车型,这些长续航版本才是真正理解用户需求的产物。它们不需要你天天操心电量,也不会让你在冬天提心吊胆。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用车自由。 别忘了,我们之所以选择增程,不是为了省钱省到牺牲体验,而是要在享受电车品质的同时,保留油的便利。如果本末倒置,那真的不如直接买台纯油车来得干脆。
这只是我的一点想法,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