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新《旅游商务法》实施后,首个被判刑的“假导游”就此诞生。 导游李海本是国内某旅行社的导游,因未获得黑色利益,威胁游客,成为“假导游”。根据当地法律,此行为构成犯罪。清迈地方法院对其判刑2年8个月,并罚款10万泰铦。 此案仅仅是个开始,随着新法的实施,导游行业将迎来更严厉的整顿。据悉,泰国近期加强整顿旅游市场,违法成本越来越高。清迈法院对强迫游客购物的某旅行社判罚300万泰铢,并吊销该旅行社经营许可。 与国内“吊销执照”“没收违法所得”等轻微处罚相比,泰国的300万泰铢罚款就像一记闷棍,真正给违规者带来“痛感”。也正是因为此,违规者在泰国感受到的压力远远大于在国内。 对于旅游行业而言,在法律层面建立跨境的违规人员黑名单系统至关重要。如果在泰国被判刑,就会被列入黑名单,在国内也无法继续从事旅游行业。这种跨境的违规黑名单一旦建立,将极大提升违法成本。对于违反行业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从业人员,可以借鉴泰国的重罚措施,提高处罚力度,对行业违规行为形成震慑。 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保护游客合法权益,是当局、旅行社、导游共同的责任。游客在被迫购物、被强迫消费等问题上维权意识淡薄,是导致国内旅行社和导游违规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 游客今后要有维权意识,选择正规旅行社,保留购物小票、签约文件、照片等证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当地执法部门的12315投诉热线。游客不维权、行业不整顿,最终受损的是整个行业的形象和游客下次出游的选择。
泰国新《旅游商务法》实施后,首个被判刑的“假导游”就此诞生。 导游李海
安静的娱乐消息
2025-10-15 12:55:54
0
阅读:51
ZJW
泰国什么时候把与电诈园勾结的军警判刑?
kL
国内能这样判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