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曾公开表态,事

寒江孤影呢 2025-10-15 13:40:27

“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曾公开表态,事后就连菲律宾国内的人也在骂他愚蠢,那他当时为何要这样说呢?他真的愿意归于中国吗? 这句话,是杜特尔特在2018年访问中国时亲口说的。他说得轻描淡写,媒体哗然,外交辞令里从未出现过的“省”,竟然从一国总统嘴里说出。 2016年上台后,杜特尔特就做了一个惊天的转向:摆脱美国,转向中国。 他不再高举《南海仲裁案》那面被西方鼓吹的旗帜,而是选择和中国“坐下来谈”,换来了大量投资、合作和军事克制。 他一度被菲律宾国内的亲美派骂成“卖国贼”,但也有人说他是“现实主义者”,因为他知道菲律宾靠自己打不赢,靠美国也靠不住。 但这句“成为中国一个省”的话,超越了“务实”的范畴。 这不是在谈判桌上求利,也不是在国内拉选票,这是一个国家元首对国家主权的“戏谑”。 哪怕他是为了讨好中国,哪怕他是为了激怒美国,这种说法都踩到了极限。 菲律宾外交部当时不得不紧急“澄清”,说总统的言论只是“个人表达”,不代表国家立场。但即便如此,损伤已然造成。 问题是,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那时候的杜特尔特,刚刚摆脱美国的制裁威胁,又急需中国的贷款和基建投资。 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交易思维。他说过,“如果中国给我一条铁路,我可以在南海永远保持沉默”。 而“中国愿意,菲律宾就可以变省”这种话,更像是他试图在极端表态中,获取极端回报。 但历史记得的,不是他换来的投资,而是那句“可以变成中国一个省”。 这句话成了他政治生涯的标签,也成了他在ICC受审时,反对者攻击他的“证据之一”。 2025年3月11日,杜特尔特被捕时,没有人提那条铁路,也没人提中菲贸易翻了多少倍,所有人都只记得他“杀人如麻”,和“甘愿做中国属地”的言论。 他在“禁毒战争”中下令开枪,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于街头,而今又因涉嫌“反人类罪”在海牙受审。 他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律师提交报告称他“认知能力衰退”,但ICC并不买账。 2025年10月10日,法院驳回了他的临时释放申请,理由非常直接:他可能逃跑,而且可能“再次搅动政治”。 这不是无的放矢。5月12日,杜特尔特竟然在拘押中当选达沃市市长,得票率高出对手八倍。 他的支持者用选票告诉世界,哪怕他身陷囹圄,哪怕国际谴责不断,他在菲律宾南部依旧是“国王”。 但这场胜利,也让ICC更不敢放他出来。 法院甚至公开点名他的女儿莎拉,说她的政治活动和言论,让外界怀疑杜特尔特并未“退出政治”。 这就像一个剧本:一边是病重老父在异国受审,一边是女儿在国内高呼“政治迫害”,两边配合,争夺话语权。 那句话不只是“夸张”,它暴露了杜特尔特对国家主权的“灵活理解”。在他眼里,主权不是底线,而是筹码。 他愿意为经济利益出让部分控制权,愿意为安全承诺调整外交姿态。 他的“亲中”政策在任内确实带来了贸易增长,中菲贸易额在六年内增长了83%。但与此同时,南海岛礁的控制权争议也越来越激烈。 马科斯上台后,彻底推翻了杜特尔特的策略,向美国靠拢,开放更多军事基地。而杜特尔特家族则视此为“背叛”。 莎拉·杜特尔特被弹劾,达沃市的警察被更换,杜特尔特被押往海牙,这一连串动作,被许多菲律宾人解读为“政治清算”。 而杜特尔特家族的反击也十分明确:继续参选,继续拥抱民粹,继续高举“强人政治”的大旗。 这场政治斗争,不只是家族之争,更是路线之争。是继续走“向美靠拢”的马科斯道路,还是回到“亲中务实”的杜特尔特路线? 这是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最关键的战略选择。而偏偏,这种路线的争执,被杜特尔特一句“可以成为中国一个省”的话拉到了极端。 有人说,他只是“口无遮拦”;有人说,这是他“深思熟虑”的试探。两种说法都对,也都不对。 杜特尔特从不怕争议,他甚至需要争议。他知道,在一个被撕裂的国家里,最能取胜的从来不是“中间派”,而是永远站在极端立场上,喊出别人不敢喊的话的人。 菲律宾今天的乱局,不只是司法与政治的碰撞,更是一个国家身份的撕裂。 是继续做一个“独立国家”,还是在美中之间“选边站”?杜特尔特的那句话,其实是这个问题最极端的表达。 他不是真的想让菲律宾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但他真的相信,只有靠中国,菲律宾才有未来。 问题是,菲律宾人相信吗?

0 阅读:4
寒江孤影呢

寒江孤影呢

自我否认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