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刘渡舟受邀去日本讲伤寒论, 日本人藐视道:“我日本老奶奶都知道的东西”。谁料10分钟后日本人坐不住了,狂记笔记!连称刘渡舟是中国治伤寒第一人。 刘渡舟1917年出生在辽宁营口,那时候东北地区中医氛围浓厚。他从小身体不好,经常得病,家里就找中医调理,这让他早早接触到中药知识。长大后,他决定走中医这条路,16岁拜王志远为师,花六年时间学基础经典和药材识别。后来又跟谢泗泉学临床,特别钻研伤寒论和医宗金鉴,这些书让他打下扎实底子。1947年他在北京东四开诊所,自己当医生,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他觉得中医教育落后,就转行教书,1958年进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西医基础,1961年去附属医院干内科。1978年当上教授,1985年成首批中医博士生导师,带出一批学生比如郝万山他们,后来都成中医骨干。刘渡舟一辈子专注经方,强调用的时候要看情况灵活调整。他在天坛医院工作,治过不少疑难病,比如帮一个肌肉关节疼的年轻女人改桂枝汤,用六味药就见效。还治过情绪低落的女人,胸腹胀满食欲差,六剂药缓解,一剂巩固就好。这些事让他在中医圈站稳脚跟。 1980年,日本汉方协会请刘渡舟去讲伤寒论,重点是小柴胡汤的应用。日本那边汉方医学发达,很多医生对这个方子很熟,主办方还提醒他别讲太基础的东西。刘渡舟带上资料去了东京,开讲时台下上百人,都是日本医师和学者。刚开始介绍方子组成和基本作用,就有人说这玩意儿日本老奶奶都懂,不用中国人教,现场一片笑声。刘渡舟继续讲,从柴胡的药性入手,分析怎么调和少阳经,还结合自己临床案例解释加减方法。比如加芒硝治热结,加龙骨牡蛎安神,针对不同病情变通。十分钟过去,笑声没了,大家开始认真听。又十分钟,很多人拿笔记笔记,现场只剩写字声音。第三个十分钟,有人开始鼓掌,全场响应。讲完后,一个资深医生说刘渡舟是中国治伤寒第一人,其他人也附和。这场讲座让日本方面对中医有新认识,刘渡舟的讲解证明了伤寒论在现代的实用价值。 那次日本行后,刘渡舟名气更大,他回国继续教书和写书。1980年代出《伤寒论通俗讲话》,用简单话解释条文,帮很多人入门中医。1982年又出《伤寒论十四讲》,基于他的课,讲六经辨证怎么用在临床上。这些书不只在国内卖得好,还译成外文去国外,推广中医思路。他带研究生时,强调实践,帮他们改论文,教怎么结合古方治现代病。1990年代他成终身教授,还参与中医标准制定,把经方纳入指南。2001年他去世,享年84岁。弟子们继续他的工作,郝万山他们在讲座上讲他的方法,书也再版。他的影响不光在国内,日本汉方圈也记得那次讲座,把他当桥梁,推动中医交流。他的案例指导了很多医生,帮患者解决问题。
1980年,刘渡舟受邀去日本讲伤寒论,日本人藐视道:“我日本老奶奶都知道的东西
小史论过去
2025-10-15 14:16:0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