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什么那么有钱?你以为是工业革命?别逗了。就连保加利亚那种犄角旮旯的国家,人均都一万六美刀了。他们烧锅炉的第一块煤,都是抢来的。 最先开窍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早就把路子走通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这俩国家直接把美洲当成了无主的金银库,16 到 19 世纪这三百年里,西班牙光从美洲就扛走了 250 万公斤黄金和 1 亿公斤白银,相当于每天都有满船的贵金属往欧洲运,那场面比开了印钞厂还夸张。 葡萄牙也没闲着,在非洲抢了 276 吨黄金还不满足,跑去巴西统治三百年,硬是挖走 1000 吨黄金和价值 3 亿美元的钻石,这些带血的贵金属一到欧洲,直接让原本穷得叮当响的贵族们瞬间暴富,成了后来开工厂的 “启动资金”。 后来的英法荷更会玩,直接成立殖民公司当抢钱工具。荷兰的西印度公司专门盯着西班牙的运银船,1628 年海盗皮特・海因一次就劫走 1500 万荷兰币,这钱够当时荷兰全国花好几年,13 年间他们总共抢了 550 艘西班牙船,把海盗生意做成了 “正规产业”。 英国的三角贸易更是把 “抢钱效率” 拉满,从利物浦出发的贩奴船装着廉价棉布和枪支,到非洲用 1 支步枪就能换 1 个黑奴,塞进 0.4 米高的船舱里横渡大西洋,平均 15% 的奴隶死在路上就直接扔海里,活下来的卖到美洲种植园,再拉着蔗糖和棉花回欧洲卖高价。 1783 到 1793 年这十年,利物浦商人光靠这个就赚了 1500 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 50 亿美元,要知道当时英国一家大型工厂的启动资金也就几千英镑,这暴利简直是抢钱界的 “天花板”。法国在加勒比海占了一堆岛屿,搞奴隶制种植园,圣多明各产出的蔗糖能养活半个法国贵族,这些财富最后都流回欧洲变成了工厂的锅炉和机器。 别以为只有殖民大国捞到好处,整个欧洲都在分这笔赃款。英国 1700 年从殖民地进口棉花才 50 万磅,到 1800 年就飙到 5000 万磅,蔗糖进口涨了 10 倍,这些不要钱似的原料直接喂饱了曼彻斯特的纺织厂。 议会还特意出台《印花布法案》,禁止印度的好布进来抢生意,逼着殖民地只能买英国的粗布,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拿着枪炮的强盗生意经。更狠的是抢劳动力,非洲在 18 世纪损失了 1 亿人口,每运到美洲 1 个奴隶就有 5 人死于追捕和运输,而欧洲的工厂正好缺工人,这些从殖民地榨来的钱又能雇人开机器,形成了 “抢原料 - 造商品 - 再抢市场” 的死循环。 工业革命确实让欧洲的财富翻了倍,但要是没有之前抢来的家底,连烧锅炉的煤都买不起。英国 1760 年产煤 600 万吨,是法国的 3 倍,可挖煤的机器、开矿的工人工资,最早都来自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掠夺。 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时,单个人就捞走相当于现在 1 亿英镑的财富,这些钱流入银行,变成给工厂主的贷款,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民间资本有 8000 万英镑,工业投资占比从 15% 升到 35%,全是靠殖民地 “输血” 撑起来的。 就连《圈地法案》逼农民进城当工人,背后也是因为殖民地的粮食源源不断运来,不怕城里人没饭吃,不然哪敢随便把农田圈起来搞工厂。 这就不难理解保加利亚为啥人均能有一万六美刀了,它虽然没直接去海外抢,但身处欧洲的利益网络里,早就沾了光。当年奥匈帝国从殖民地抢来的廉价棉花,会运到保加利亚纺成纱,再卖回西欧工厂;加勒比的蔗糖低价倾销到欧洲,保加利亚的农民不用种糖料也能买到便宜糖,省下的土地种粮食就能换钱。 欧洲的殖民体系就像个金字塔,顶端的大国直接抢,底层的小国靠分一杯羹也能跟着富,这些财富经过几代人周转,看起来好像是 “自己赚的”,实则往上数三代,全带着殖民地的血泪。 说到底,工业革命只是让欧洲把抢来的财富 “变现” 得更高效,就像先抢了一座金山,再发明了点金术,最后对外宣称自己是靠点金术发家的。那些博物馆里的黄金器皿、银行里的原始资本、工厂里的老旧机器,剥开光鲜的外壳,全是从美洲、非洲、亚洲抢来的赃物,保加利亚的人均收入里,自然也藏着这份不光彩的 “历史分红”。
欧盟突然放大招!从这天起,中国游客入境欧洲再也没"章"可盖了?你敢信吗?2
【15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