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台海一旦发生冲突,美西方就会制裁中国大陆,而且制裁的狠劲会远超对俄罗斯的力度。这话听着吓人,但真要动起手来,他们自己得先掂量掂量代价。 俄罗斯当年靠的是石油天然气这张单一牌,可中国攥着的是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链条。从你身上穿的T恤、手里的手机,到汽车里的芯片、工厂里的机床,几乎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想卡中国的脖子?最后大概率是把自己的喉咙卡得喘不过气。 先看看普通人每天接触的东西。欧洲商场里挂着的快时尚服装,有七成是中国代工厂生产的。要是断了中国供应链,这些品牌要么得花三倍成本去东南亚建厂,要么就得看着货架空着,最后只能涨价,让欧洲消费者买单。 再说说电子产品。苹果手机的组装几乎全靠中国工厂,就算芯片来自台湾地区,屏幕来自韩国,可最后的组装环节,中国工厂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全世界没第二个地方能比。要是美西方制裁中国,苹果要么得接受手机价格涨两千,要么就得眼睁睁看着销量掉一半,这损失可不是苹果能扛得住的。 汽车行业更不用说了。德国车企在中国有上百家零部件供应商,从发动机轴承到车载屏幕,缺了中国产的零件,德国的汽车工厂就得停产。2023年的时候,就因为中国某家轴承厂临时检修,德国大众的狼堡工厂就停了三天,损失了上亿欧元。要是真制裁,这停产时间可就不是三天了,德国车企的股价得跌穿地板。 还有那些高端制造领域。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全球领先,不管是美国的F-35战斗机,还是欧洲的风力发电机,都离不开中国加工的稀土材料。美国自己也有稀土矿,可他们的加工技术不行,得把稀土运到中国来加工,再运回去用。要是制裁中国,美国的军工企业要么得花十年时间重建加工生产线,要么就得看着战机和导弹造不出来,这对美国的国防来说,简直是致命的。 能源领域也一样。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欧洲的新能源转型,靠的就是中国的光伏板。要是断了中国的光伏供应链,欧洲的太阳能电站建设就得停摆,原本计划2030年实现的碳中和目标,至少得往后拖五年。而且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了中国的锂电池,根本玩不转,欧洲的电动汽车产业也得跟着歇菜。 更别说那些日常消费品了。欧洲超市里的小家电,有八成是中国产的;美国超市里的玩具,九成来自中国。要是制裁中国,这些商品的价格得翻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直接上涨,最后肯定会引发民众不满,到时候美西方的政客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选民的抗议,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职位都难说。 有人可能会说,美西方可以找其他国家替代中国供应链。可他们忘了,中国的制造业链条不是一天两天建成的,从原材料采购到零部件生产,再到最终组装,每个环节都有成熟的配套,而且成本控制到了极致。东南亚国家虽然也能生产一些低端产品,可他们的产业链不完整,很多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根本没法完全替代中国。就算他们想替代,至少也得花五年时间,而且成本得比中国高两倍以上,这期间的损失,美西方的企业根本扛不住。 再说了,中国也不是被动挨打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西方的企业都盯着中国的14亿消费者。要是美西方制裁中国,中国反过来也能限制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到时候他们损失的可就不是一点点了。比如星巴克,中国市场贡献了它全球营收的五分之一,要是被限制,星巴克的全球利润得掉四成;还有耐克,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超过三成,没了中国市场,耐克的股价得腰斩。 而且中国手里还有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这两张牌。要是美西方制裁力度太大,中国可以抛售美国国债,这会导致美元贬值,美国的国债收益率上涨,最后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会大幅增加,甚至可能引发美国的金融动荡。2023年的时候,中国只是减持了几百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就引起了美国国债市场的波动,要是大规模抛售,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说,美西方要是真敢对中国下狠手制裁,最后受伤的肯定是他们自己。俄罗斯当年只有能源牌,还能让欧洲难受好一阵,更别说中国手里握着这么多牌,从制造业到消费市场,从稀土到外汇,每一张牌都能打在美西方的痛处。他们要是真敢制裁,最后只会发现,自己的喉咙被卡得比中国还紧,到时候想后悔都来不及。 现在的全球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美西方想靠制裁来打压中国,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他们要是真这么做,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经济受损,民众不满,甚至可能引发内部矛盾,到时候谁先扛不住,还真不好说。
西方终于吃到了负面宣传中国的亏电讯报头版报道《从中国返回的西方(企业)高管
【20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