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到底会不会向中国开战呢?这么说吧,美国100%想开战,因为中国已经对美国霸权的冲击,远超当年伊拉克成百上千倍!但真要打起来,双方都得掂量掂量后果。 先说说美国的想法,确实,美国把中国看作重要的竞争对手,五角大楼每年的报告里,中国都被列为“步步紧逼的挑战”,但“想打”和“会打”完全是两码事,就像谁都知道核武器危险,但正因为大家都知道后果,反而谁都不敢轻易动用。 这让我想起美苏冷战时期,两边剑拔弩张四十多年,最后也没真打起来,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明白,真打起来就是两败俱伤,现在的中美关系也是这个道理。 2023年中美贸易额还有6600多亿美元,中国手上拿着8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可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苹果公司每年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波音飞机的最大买家也是中国,反过来,咱们的很多高科技产业也离不开美国的技术,这种深度的经济融合,让打仗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选择,就像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怎么打得起来? 现在打仗早就不只是飞机大炮的事了,网络战、金融战、科技战,这些都是现代战争的形式,看看俄罗斯的例子,仗一打起来,经济直接缩水2%以上,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损失。 有智库做过推演,中美要是发生冲突,全球经济可能一下子倒退5-10%,这简直堪比1929年的大萧条,更别说台海这种关键航道一旦出事,全球4%的贸易都要受影响,谁受得了? 其实现在中美较量的主战场已经变了,不再是军备竞赛,而是在制定规则、争夺技术标准、拉拢伙伴这些领域,比如美国搞的IPEF,咱们参与的RCEP,都是在为未来的经济规则打基础。 哈佛有个教授提出过“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说历史上大国之争多半会打仗,但他也说了,还是有例外情况的,这就告诉我们,历史规律不是命运,人的选择更重要。 有意思的是,即便在这么多矛盾之下,中美在气候变化、抗击疫情这些全球性问题上还是在合作的,2021年两国就气候问题发的联合宣言就是个例子,说明只要找到共同利益,合作的大门始终开着。 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可能会持续很久,就像两个邻居,虽然经常较劲,但该帮忙的时候还是会帮忙。 我觉得啊,现在很多人把中美关系想得太简单了,要么觉得必有一战,要么觉得能成好朋友,其实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 在我看来,中美现在是一种“分层竞争”的关系,在安全问题上较劲,在经济上既竞争又合作,在全球事务上该合作时还要合作,这种状态可能不符合我们习惯的非黑即白的分类,但这就是现实。 技术发展也在改变游戏规则,以前大家怕的是核武器,现在还要加上人工智能、网络攻击这些新威胁,这些东西虽然危险,但也因为后果太难预测,反而让大家都更谨慎。 另外,咱们也得看到,中美各自家里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中国要应对老龄化、经济转型,美国要解决政治分裂、社会矛盾,这些内部问题可能让两国领导人都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国内,而不是在外面惹事。 从历史来看,大国之间不一定要通过战争来完成权力交接,英美之间的权力过渡就比较和平,这说明事在人为。 说到底,中美关系的未来不仅取决于领导人怎么做,也取决于我们普通人怎么想,少一些偏见,多一些理解,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和平做出的贡献,毕竟在这个核武器和气候变化双重威胁的时代,人类命运早就紧紧连在一起了,合作共赢总比零和博弈要明智。
同样是世界强国,但是美国和中国的世界待遇真的不一样。世界其它国家,碰到美国,都自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