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和西班牙的合作又迈出了重要一步。10 月 15 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杭州与西班牙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拓展双边领域合作,助力经济持续增长。 这一消息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背后是两国多年来深耕合作的水到渠成,更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双方共同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 西班牙是欧盟中较早认识到中国市场潜力的国家之一。早在 2014 年,首趟中欧班列就打通了亚欧大陆的物流动脉,如今这条线路已成为中西贸易的 “黄金通道”。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义乌中欧班列年开行量从最初的 23 列激增至 1100 多列,货值从 0.92 亿美元跃升至 26.2 亿美元。西班牙的红酒、橄榄油等特色商品通过这条通道源源不断进入中国,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等产品也借此打开欧洲市场。 这种务实合作在 2025 年达到新高度。4 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期间,两国签署《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明确将新能源、数字经济、农业等领域作为合作重点。 仅半年后,10 月 9 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西贸易投资对接会上,双方就签署了总额约 3 亿美元的采购合同与合作协议,涉及农食产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 中国建设银行与西班牙塔拉戈纳港务局达成共识,计划将该港打造成欧亚供应链枢纽和新能源汽车出海新通道,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将更加便捷高效。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中西合作展现出强大互补性。中国在风电装备大型化和成本控制上的优势,与西班牙在电网管理技术上的专长形成完美搭配。 烟台龙骏风能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京南就曾表示,双方可共同开拓拉美及非洲市场,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赢。而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车企更是深度融入西班牙产业链。 这种合作不仅限于生产端,更延伸至技术研发。在 2025 中欧企业家峰会上,双方企业代表提出,可将中国的预制建筑技术与西班牙的低碳材料、碳追踪技术结合,共同开发拉美市场的智慧城市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西班牙前工业与旅游部长米格尔・塞巴斯蒂安更是建议,将 “一带一路” 倡议与欧盟 “全球门户” 战略对接,在绿色氢能、数据规则等领域深化合作。 这些设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巴塞罗那港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计划共建绿色航运线,全程实现 “碳中和”;中西企业还在探讨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应对欧盟碳关税等挑战。 数字经济是中西合作的另一大亮点。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上的优势,与欧洲在基础研发和规则制定上的长处相得益彰。 在 2025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巴塞罗那分会场上,北京数字经济企业与西班牙同行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涵盖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领域。 和利时、软通动力等企业与西班牙企业围绕 “数字技术赋能应用场景” 展开深入交流,计划将中国的成熟解决方案引入欧洲市场。 西班牙也在积极为中国科技企业搭建平台。加泰罗尼亚凭借廉价绿色能源和人才优势,正成为中国企业进军欧洲的跳板。 人工智能加速器创始人乔・霍尼杜尔就指出,西班牙可在数据合规、技术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中国企业适应欧洲市场规则。这种合作不仅限于商业层面,更涉及规则制定。 双方企业正在探讨建立碳数据追踪体系,以应对欧盟新规;北京与巴塞罗那还计划在数字监管领域加强协作,共同应对跨境数据流动等挑战。 中西合作的深度,源于双方对国际秩序的共同认知。在当前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两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桑切斯首相访华时明确表示,西班牙反对美国加征 “对等关税”,支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中欧分歧。 这种立场在具体合作中得到体现:在马德里贸易投资对接会上,中方明确提出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而西班牙贸易国务秘书安帕罗・洛佩斯・塞诺维利亚也强调,西班牙愿与中国共同应对国际经贸挑战。 这种战略互信还体现在全球治理层面。西班牙支持中国加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而中国则积极参与西班牙主办的第四次发展筹资国际会议。 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议题上,双方也保持密切沟通。这种协作不仅为两国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更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维护公平正义的强音 合作的根基在于民心相通。西班牙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塞万提斯学院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未来巴塞罗那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正如中外企业家联合会秘书长张薇在中欧企业家峰会闭幕辞中所言,这次对话为下一个 50 年的中欧合作播下了种子。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这些种子必将生根发芽,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繁荣贡献更多 中西智慧。
最近,中国和西班牙的合作又迈出了重要一步。10月1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
文史资鉴堂
2025-10-16 12:04:42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