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确实从来没有碰到过像中国这样的对手,过去的对手先是英国,再是德国日本,再就是苏联,除了苏联,没有一个国家有与美国相当的规模。而苏联呢,不会搞经济,还与美国没多少经济联系,粮食不能自给,完全靠资源出口。结果被美国封锁是一点办法没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拿英国来说吧,英国在二战前后仍然是海军强国,殖民地遍布全球,但美国靠的可不是海军力量。美国经济体量在20世纪中叶开始起飞,远超英国,英国的工业产能跟美国比根本不够看。 更别提美国的市场潜力、资源储备和人口红利了。美国要搞经济制裁或者封锁,英国顶多受点小挫,根本不用担心丢掉生存底线。 德国、日本就更有趣了。德国二战打得猛,可它的问题很明显:资源不够用、人口有限、工业体系孤立,国际贸易受制约。一旦被盟军封锁,德国的战争机器就很难持续运转。 日本同样,岛屿国家资源依赖进口,能源、粮食都靠外部,一旦海上通道被封,美国轻轻松松就能让日本捉襟见肘。 二战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美国那时候只要动动手指,封锁、制裁就能起作用,手到擒来。 然后就是苏联,这家伙在冷战时期看起来像个硬茬,但仔细琢磨,它其实还有不少软肋。苏联国土广阔、军力强悍,核武器、坦克数量惊人,但经济呢?别提全球化了,基本上就是闭门造车。 它的经济模式是计划经济,搞工业、搞军工不错,但民生产品、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基本缺位。苏联的粮食不够自给,还得靠出口资源换取粮食。 跟美国比,缺少互通有无的经济体系,一旦美国搞封锁,苏联能怎么办?顶多硬撑,最后也得妥协。冷战时期,美国封锁技术出口、限制能源贸易,其实就是在利用苏联的经济短板。 而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的强大,不只是军事,也不只是人口和工业,更关键的是经济和全球联系。 你别忘了,中国在过去四十年里,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体系,出口覆盖全世界,产业链几乎嵌入每个国家的经济里。光靠制裁中国?没那么容易。 封锁原材料?中国自己有储备,还有多元供应链。限制出口?中国出口的商品和服务早已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一刀切不仅影响中国,美国自己也得尝点苦头。 更不要说,美国企业和投资机构在中国市场早就深度布局,放弃中国市场意味着巨额损失。这可不是苏联那种自给自足、孤立体系可以比的。 因为中国既是全球经济链条的参与者,又是不可替代的市场。美国想动用过去冷战时期那种封锁、制裁手段,根本不奏效,反而自己可能先挨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中美之间的博弈,是有史以来美国遇到的最难搞的对手。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互相依赖。中美不是苏联那种闭门造车的对手,中国在全球有出口,美国在全球有消费,中国在科技上有创新,美国在资本上有优势。你看,这种关系就很复杂了。 以前美国要封锁,直接就能让对手崩盘;现在不行了,中国掌握着产业链、原材料、市场和技术,美国同样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和市场。封锁?只能折腾,经济上两边都得吃亏。 制裁?同样如此,一刀切会让自己先倒霉。美国这下才真正体会到,过去那种大棒加小恩的战略思路,对中国完全不适用了。 说白了,中美博弈已经不是冷战式对抗,而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既竞争,又依赖,既较量,又制衡。你不能像以前那样用封锁、制裁压垮对手,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市场逻辑。 两边都很聪明,都很强,都在全球体系里紧紧扯在一起,一边博弈,一边互相制衡。可以说,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对手不仅强大,还与全球经济深度捆绑,你随便耍手段都不行。 所以,美国以前碰到的敌人,基本都有明显弱点,资源受制、经济孤立、人口有限,封锁制裁基本管用。 中国完全不同,中国体量大、经济强、产业链完善、技术不断提升、市场不可替代、全球联系紧密。你想单靠传统手段?不可能。 美国这回碰到的麻烦,可不是二战时期的德国,也不是冷战时期的苏联,而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正因为如此,中美关系总是看起来一会儿剑拔弩张,一会儿又不得不谈合作,因为两边谁都离不开谁。 可以说,美国这一次遇到的对手,是历史上最棘手的。既不是单纯军事对抗,也不是经济孤立能够解决的事情,而是一种高度融合的全球化博弈。 你封锁中国,中国有办法自我调节,反过来,美国自己也得吃亏。你搞制裁,中国可以换路、调链、寻找替代市场,甚至把压力反弹到美国企业身上。 总之,中国和美国的较量,是一种全新的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里,美国以前那种封锁、制裁、孤立对手的套路完全失效;中国既能自我调节,又能影响全球市场,双方互相牵制,谁也吃不了亏。 历史告诉我们,遇到中国,美国必须小心再小心,过去的经验根本用不上。想靠老办法解决问题?呵呵,门都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中美博弈总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因为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规则在变,策略在变,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也在寻找新的平衡点。
美国确实从来没有碰到过像中国这样的对手,过去的对手先是英国,再是德国日本,再就是
丙灿说
2025-10-17 16:00:2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