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位科研大佬 柴继杰 柴继杰教授简介(植物免疫与结构生物学方向) (造纸厂技术员→结构生物学,59岁院士候选人,跨界科研典范) 1. 1966年(0岁):生于中国,高考成绩普通,大学毕业后入职造纸厂任技术员。 2. 1987年(21岁):获大连轻工业学院学士学位,工作期间坚持自学,考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攻读硕士。 3. 1994年(28岁):获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转向生物医学领域。 4. 1997年(31岁):获博士学位,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专注蛋白质结构解析。 5. 1999年(33岁):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师从施一公教授,成为实验室核心成员。 6. 2004年(38岁):回国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建立植物免疫结构生物学研究体系。 7. 2009年(43岁):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解析首个植物免疫受体复合物三维结构,成果发表于《Nature》。 8. 2017年(51岁):受聘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洪堡教授”,成为首位获此荣誉的中国大陆学者。 9. 2023年(57岁):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推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与农业应用。 10. 2025年(59岁):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由颜宁院士推荐。 *** 核心贡献与特色 - 理论突破: - 解析植物免疫受体FLS2-BAK1复合物结构,揭示植物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为抗病作物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发现病原体效应蛋白与宿主靶标的互作模式,提出“诱饵模型”,推动植物-微生物互作领域发展。 - 跨界成长: - 从造纸厂技术员到国际顶尖学者的励志轨迹,被施一公评价为“输在起跑线却走得更稳更远”的典范。 - 国际影响: - 研究成果被写入多部国际权威教材,获德国洪堡讲席教授、中国侨界贡献奖等荣誉。 *** 总结 柴继杰教授以结构生物学为工具,贯通基础研究(植物免疫机制)、技术开发(蛋白质设计)与农业应用(抗病育种),其轨迹展现了“从工厂到实验室”的跨界科研精神。作为院士候选人,他的经历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在逆境中突破的韧性与创新力。 如需其他候选人(如蒋青、梁廷波)的简介,可进一步说明需求。 科学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医学科研 科研项目 教授 科研学习 研究生选导师 生命科学
每天了解一位科研大佬柴继杰 柴继杰教授简介(植物免疫与结构生物学方向)(造纸
科海群星谱
2025-10-17 18:19: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