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是我爸爸,徐志摩是我表哥,金庸是我表弟,”钱学森的夫人蒋英一开口,其强大的家族背景就让人惊叹。而钱学森却说:“我老伴儿可不得了,是培养大师的大师。”蒋英与她强大的家族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 说起民国名门望族,江浙一带的豪门联姻堪称传奇。有这么一位女子,父亲是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表哥是诗人徐志摩,表弟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丈夫更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这样的家族背景已经够惊人,可她偏偏不靠家族光环,凭自己的本事在音乐教育界闯出名堂,培养出二十多位国际级歌唱家。这个女人就是蒋英,一个被钱学森称为”培养大师的大师”的传奇女性。 1919年9月7日,蒋英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蒋百里是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军事战略家,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同窗于求是书院,后又一同赴日留学。母亲蒋佐梅原是日本护士,因照料自杀未遂的蒋百里而相识相知。蒋家共有五个女儿,蒋英排行第三。 1924年,五岁的蒋英随全家迁往上海。那时钱家只有钱学森一个男孩,钱母希望添个女儿,便向蒋家提出过继。两家正式举行仪式,蒋英改名钱学英,与比她大八岁的钱学森以兄妹相称。可小姑娘住了几个月就哭闹着要回家,钱母同意她回蒋家,却半开玩笑地说将来做儿媳妇也成。这句话竟成了日后的预言。 1926年起,蒋英进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在那里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父亲蒋百里对女儿管教严格又开明,带她学骑马、读诗文,让她接触中西文化。1936年,十七岁的蒋英随父亲赴欧洲考察,蒋百里把热爱音乐的她留在柏林学习。她先进入管教严格的贵族学校,随后考入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师从系主任海尔曼怀森堡。 在德国学习期间,蒋英每天苦练声乐技巧,钻研德语发音和歌词内涵。1941至1943年间,她因患肺病中断学业疗养,康复后转赴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继续深造。1943年,在瑞士万国音乐年会上,她参加女高音比赛一举夺魁,成为东亚地区首位获此殊荣的歌唱家。1946年末,她乘船归国,1947年5月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首场独唱会,演出三个多小时,既唱欧洲歌剧选段,也唱中国民谣,轰动上海音乐界。 说到蒋英的家族背景,就不得不提这张江南士绅阶层交织的关系网。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虽然蒋英并非查氏所生,但两家仍以表姐弟相称。而金庸的母亲徐禄与徐志摩的母亲是堂姐妹,因此徐志摩也算是蒋英的表哥。这些诗人、小说家、军事家、科学家,构成了一幅民国文化名流的全景图。 1947年夏天,三十六岁的钱学森回国探亲,已是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钱父请蒋英帮忙给儿子介绍对象,她爽快答应,在家中安排了一场聚会,邀请了两位名媛。可钱学森对相亲对象毫无兴趣,目光总是落在忙碌招呼客人的蒋英身上。散席后他送蒋英回家,走到门口突然表白要她一起去美国。蒋英说自己已有男友,钱学森却说从现在起你的男友不算我的女友也不算,咱们重新开始。他隔三差五就登门拜访,名义是看望蒋母,实则心意已明。从重逢到结婚,只用了六周时间。 1947年9月17日,两人在上海和平饭店举行婚礼。蒋英特意请好友钢琴家周广仁弹奏瓦格纳版本的婚礼进行曲,只因这个版本更加欢快。婚后蒋英随丈夫赴美,钱学森送她一架黑色三角钢琴作新婚礼物。1950至1955年,钱学森在美遭受迫害被软禁,蒋英始终陪伴左右,揽下所有家务照顾孩子。1955年10月,一家四口终于回到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投身国防科研,常年在外。蒋英起初在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独唱演员,经常外出演出,还拜老艺人为师学习京韵大鼓、单弦、京剧、昆曲。1959年,为了更好照顾家庭,她调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从舞台走向讲台。这一教就是三十年,直到1989年退休。 在中央音乐学院,蒋英开设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发展史讲座,撰写学术论文,翻译外文著作,编译教材。她精通英德法意俄五种语言,擅长钢琴和古典吉他,被国内声乐界誉为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每堂课前她都提前准备好乐谱、录音带和歌词翻译,从发音技巧讲到时代背景,从作曲家生平讲到文学内涵。她从不收学生学费,无论谁上门求教都热情接待。 四十五年教学生涯里,蒋英培养了二十六名学生,包括傅海静、祝爱兰、孙秀苇、多吉次仁等,许多人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她将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结合,推动中西音乐交流。1999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纪念她执教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学生从世界各地赶来致敬。退休后她继续在家中授课,不求回报地培养后辈。她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和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2009年10月,钱学森走完九十八年人生。2012年2月5日,蒋英在解放军总医院安详离世,享年九十二岁。她的一生证明,即使出身显赫家族,也能凭自己的努力开辟出独立天地,正如钱学森所说,她确实是”培养大师的大师”。
我猜金庸武侠人物第九十九期:1、此人师父没有在书中出场。2、此人武功在第一梯
【10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