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魁“改选”今开始,最新民调出炉,郝龙斌慌了,郑丽文有新动作 蓝营改选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岛内气氛比年夜饭还热闹。国民党这场党主席选举,不光是岛内蓝营派系的“宫斗剧”,更像一场两岸关系的风向标。 选情胶着,民调上演大反转,郝龙斌的团队坐不住了,郑丽文更是“手脚麻利”,先下手为强。国际社会也没闲着,全球都盯着蓝营这出大戏,谁都想知道,改选的结果会不会让两岸棋盘重新洗牌。 先说说这个“民调罗生门”,岛内最近的民调简直跟过山车似的,前后反差大得让人直呼“活久见”。 17日那天,亲绿媒体刚放出一份民调,说郝龙斌以24.2%的支持率甩开郑丽文,蓝营自己人都开始吹牛皮。 不过,晚上局势就翻了个底朝天,艾普罗民调公司扔出了新数据,郑丽文突然以32.4%的支持率反超,郝龙斌掉到21.6%。这份民调还特别强调,样本更多是蓝营的铁杆粉,可信度不低。 这两份数据一对比,郝龙斌团队的反应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面对有利自己的亲绿民调,郝龙斌一副“老子稳赢”的气势,媒体也跟着造势。 可一到艾普罗民调,支持率掉队,郝龙斌立马质疑对方在耍花招,还甩出“奥步”一词,意思就是有人搞阴招。 可偏偏就在9月,他还曾经把艾普罗民调当成给自己抬轿的工具。前后态度切换得比变脸还快,活脱脱一出“慌了神”的现实版戏码。 其实,国际媒体早就看穿了这套把戏。像金融时报就提过,台湾地区的政坛,民调不止是数据,更是一种心理战。 每逢大选,民调就成了各路人马操控舆论和观点的武器。这次蓝营党魁之争,民调的分歧比以往更激烈,背后其实是路线之争的较量。 民调“工具化”成了岛内选举的新常态,哪边有利就认哪边,谁吃亏就说不公平,这种操作让选民看得更像一场“宫斗剧”。 再来看选前之夜,气氛比高考前还紧张。郑丽文这边,主张亮得很,喊出“草根当家人”“重整旗鼓对抗绿营”“成为和平缔造者”三板斧,主打改革和对绿营硬刚。 她话里话外都透露出一个意思,国民党要想和大陆“交流”,首先得把民进党拉下马。这话说得直白,基层听着也舒坦。 相比之下,郝龙斌和罗智强的竞选活动就有点老套,还夹杂着针对郑丽文的“抹黑”传闻,党内气氛搞得跟高压锅一样。 郑丽文这次还不忘“新动作”,她不靠喊口号,直接安排监票员进驻各投票点,还专门写信给党部要求安排维序人员。她这波操作,既是防备有人“掀桌”,也是要在选举公正性上堵住所有口舌。 其实,这种制度化、透明化的操作,不仅是为了保障选举规矩,也是抢先抢位,打出自己追求程序正义的牌,把对手可能的“奥步”变成自己的正义标签。这种棋高一着的做法,让原本紧张的气氛又多了点技术含量。 说到这里,高层的担忧也不难理解。马英九一方有人放话,说选后要是有人闹不服气,那气氛肯定更压抑。 朱立伦身边的人也没闲着,直接警告要谨防有人搞事情。郑丽文的防弊操作,其实就是提前把这些“掀桌”苗头按下去,让选举风平浪静点。 当然,这场改选的背后,藏着蓝营的深层矛盾。基层党员早就不满党内“酱缸文化”,什么“论资排辈”“派系山头”,早该翻篇了。 每次遇到权力交接,老一代和新生代之间的缠斗就浮出水面。国民党内部的山头文化和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成了改革的最大障碍。这次世代交替的呼声高涨,也反映着党内对未来方向的分歧越来越大。 民调争议、候选人对抗,这些表面上的“热闹”,其实折射出国民党未来路线的选择。 是继续保守维稳,还是走向激进改革,是继续搞模糊战略,还是像郑丽文说的那样,把“下架绿营”摆在台面上再谈两岸,这些矛盾短期内根本难解。选举成了路线之争的缩影,更是蓝营能否破局的关口。 这场选举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两岸关系的走向。如果郑丽文胜出,她的主张很可能让国民党在和民进党较量时更强硬,但也意味着未来和大陆的交流会加上更多的前提条件。 反过来看,郝龙斌如果上位,说明党内传统势力还没松动,可能会采取更温和的调整路线。但这种温和能不能带来新气象,鼓舞基层士气,还得打个问号。 投票当天,8点开场,4点结束,7点数票,节奏明快不拖泥带水。郑丽文派监票员的做法,让选举的透明度加分不少,也堵上了“舞弊”传闻的口子。 等到结果一出来,民调的真假和各派系的实力马上见分晓。这场改选,不只是一次头衔的更替,更是一场世代交替和路径选择的大考。 蓝营这场大戏,选举只是开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谁能带领国民党走出迷雾,才是接下来所有人的关注点。 参考资料:最新民调出炉:全台湾民众最欣赏郝龙斌,国民党支持者最挺郑丽文 2025-10-17 10:46·海峡导报
郑丽文使用李乾龙当秘书长是一步妙棋李乾龙,本土大佬,王金平的政治搭档,前国民
【4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