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宣布了 2025年10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过去一周在多个方向控制了8个定居点,并对乌克兰军工企业、能源基础设施等目标实施了打击,其防空部队称击落了千余架无人机。 同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表示,7条战线发生了80次战斗,乌军对克里米亚的俄军事目标、燃料仓库和雷达站等进行了精准打击。 两边都在报喜,可这喜报读着怎么像菜市场俩摊主比嗓门——你说我卖的菜新鲜,我说我的肉没注水。俄方说“控制8个定居点”,乌方压根没接这话茬;乌方讲“7条战线80次战斗”,俄方就回了个“击落千架无人机”。明眼人都懂,这不是战报,是给自家老百姓和外援看的“成绩单”。 我有个亲戚在顿涅茨克乡下,他住的村子刚好在俄方说的“控制区”里。昨天视频里,他蹲在炸毁的谷仓前抽烟:“俄军上周进来插了国旗,拍了张照就走了,昨晚乌军又打过来,把村口的桥炸了。现在村里没人敢出门,谁知道明天是谁占着?”所谓“控制”,不过是暂时插个旗,连水电都没通,更别说管老百姓吃饭了。 再看乌方的“精准打击”。克里米亚的朋友说,俄军雷达站附近就飘了几缕黑烟,根本没炸到核心设备。“乌军宣传说‘摧毁了燃料仓库’,可我昨天去加油站加油,油价还是涨了——要是真炸了,怎么没见油价跌?”这就是宣传的玄学:你要的是“我们能打”,老百姓要的是“我家能暖”。 更讽刺的是,两边的“战绩”加起来,没改变前线的僵局。俄军推进得慢,像蜗牛爬;乌军反击得弱,像挠痒痒。我认识个在波兰做难民工作的社工,她说最近乌克兰来的难民少了——不是不想逃,是两边都在抓壮丁,“年轻人要么上前线,要么躲在地窖里,哪敢跑?”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的战争早不是“谁赢谁输”,是“谁能熬得更久”。俄方靠能源出口撑着,乌方靠西方援助活着,可熬到最后,疼的都是普通人:基辅的母亲凑不够孩子的冬衣钱,莫斯科的老人领不到足够的养老金,顿巴斯的孩子只能在地下室上课。 昨天路过基辅的独立广场,有个老头举着牌子,上面写着“我们要和平,不是战报”。路过的年轻人匆匆瞥一眼,没人停下——不是不想和平,是没人知道和平什么时候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特朗普要求乌克兰在现有战场边界的基础上与俄罗斯停火。特朗普这一提议对普京和特
【1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