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安顾问:中国用了12年,花了3000亿美金,才研发出5G,而印度只用两年半。 印度5G发展的转折源于2020年边境冲突,那时政府审视通信安全漏洞,决定拒绝进口核心技术,转向自力更生。2022年7月,电信部启动频谱拍卖,Reliance Jio、Bharti Airtel和Vodafone Idea等运营商斥资近200亿美元竞得许可,涵盖700兆赫兹到26吉赫兹频段。这场拍卖标志着印度正式布局5G基础设施,重点锁定低频段用于广覆盖和高频段提升速度。 随后,运营商与Nokia、Ericsson和Samsung签订协议,这些供应商承诺本地生产设备,以换取市场准入。印度政策要求至少60%的部件在本土组装,这不仅降低了进口依赖,还刺激了制造业升级。到2023年,钦奈和浦那的工厂已开始批量输出基站和天线,工程师通过技术转移掌握了组装技能。 多瓦尔在2025年7月11日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将这一进程浓缩为“两年半本土化成就”。他指出,中国从2009年启动5G规划,到2021年全面商用,历时12年,累计投入3000亿美元,包括标准制定、测试和基站建设。 相比之下,印度从2022年拍卖起步,到2025年实现无进口核心部件的5G体系,仅用2.5年。这番对比强调了印度的紧迫感和资源效率,但也引发质疑,因为印度路径更多依赖国际伙伴的技术授权,而非从零发明核心专利。5G标准由3GPP主导,高通、Nokia和Ericsson持有大部分专利,印度运营商即使避开某些供应商,也需支付交叉许可费。这些费用间接流向全球专利池,确保技术生态的互联。 印度5G的实际推进体现出务实策略。2023年10月,Airtel率先在德里和孟买推出商用服务,下载速度达1Gbps以上,覆盖率迅速扩展到30个城市。 Jio紧随其后,利用自有光纤网络加速部署,到2024年底,用户数突破1亿。政府通过生产连结激励计划,补贴本地制造,Ericsson在古吉拉特邦投资新建生产线,年产能达数十万台设备。Samsung则在诺伊达专注核心网开发,优化软件以适应印度多频段需求。这种模式虽非纯本土研发,却有效降低了成本,并培养了本土供应链。到2025年,印度5G基站数超过50万个,渗透率达25%,位居新兴市场前列。 多瓦尔的声明并非孤立,它嵌入更广的国家安全框架。2020年事件后,印度排除华为和中兴参与5G招标,转向“可信来源”,以防数据泄露风险。 这决定虽延缓了初期部署,但推动了与西方供应商的深度合作。IIT马德拉斯等机构提供研发支持,开发了部分算法和测试工具。私营部门如塔塔和Reliance贡献资金和技术,形成了公私伙伴模式。相比中国5G的政府主导路径,印度的分散式努力更注重市场驱动,但也面临专利壁垒。中国5G投资高峰期单年达260亿美元,建887000个基站,覆盖率超90%。 印度虽速度快,却在核心创新上仍有差距,依赖授权支付数亿美元专利费。 从全球视角看,印度5G本土化是发展中国家自强范例。它证明了通过政策杠杆和国际协作,能缩短技术鸿沟。2024年,印度出口部分5G设备到东南亚,初步形成区域影响力。 多瓦尔强调,这种成就源于“紧迫感而非资源堆积”,激励青年投身AI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到2047年,印度GDP或达32万亿美元,人均收入22000美元,技术自给将成为支柱。 但现实中,本土化更多是组装和适配,而非标准主导,这提醒我们,技术主权需持续投入,避免停留在表面叙事。 中国5G历程提供宝贵镜鉴。从2013年3GPP标准讨论,到2019年预商用,中国历经6年核心研发,投资覆盖实验室和基础设施。 华为等企业持有全球20%专利,推动了毫米波和大规模MIMO技术。印度虽避开华为设备,但其手机和芯片仍需支付专利费,高达数亿美元。 这反映出5G生态的互联性,单边排除难逃全球链条。多瓦尔的12年3000亿数据虽有夸大,却凸显印度路径的灵活:利用现有框架加速部署,避免从头巨资。印度5G覆盖虽快,但农村渗透仅10%,远低于中国85%。 未来,印度5G需深化创新。2025年,政府推出6G研发基金,目标2030年试商用,聚焦太赫兹频段。 与中国合作潜力犹存,2025年6月王毅会见多瓦尔,讨论边界与科技交流。 两国路径互补,中国输出标准经验,印度贡献市场规模。5G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赢基石,推动数字丝路。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