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这下终于看明白了,针对台湾回归问题,拖的越久,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在历史长河中反复印证。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连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不仅是领土损失,更是民族耻辱的起点。日本统治下,台湾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殖民压迫,经济资源被掠夺,文化被同化。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才正式光复,回归祖国怀抱。这段历史清晰表明,台湾问题源于外部侵略,本质上是内政。光复后,两岸本应无缝接轨,但外部势力介入,让统一进程反复受阻。拖延不是中立选择,而是积累隐患的开始。今天,国家清醒认识到,台湾回归关乎国家完整,任何延宕都将放大代价,从经济到安全,无一幸免。 王毅外长在2025年3月两会记者会上明确指出,完全统一是中国使命,台湾地区绝不能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一表态直击要害,重申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将来更不可能。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早已确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席位,台湾在国际上的称谓仅为中国台湾省。这份文件体现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任何曲解都无异于挑战联合国权威。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也白纸黑字规定,台湾归还中国,是二战成果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通过这些声明和文件,划清红线,警告外部干涉只会加剧紧张。拖延统一,不仅让台独势力借机生根,还会消耗国家资源。越早推进,越能避免不必要损失,确保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顺畅。 美国对台军售是拖延统一的直接推手。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已批准19项军售案,总额超过80亿美元,包括鱼叉导弹、NASAMS防空系统和F-16战机零件。这些交易表面是防御援助,实则掏空一个中国政策内涵。2024年10月,一笔19.88亿美元的军售案获批,创下拜登任内单笔纪录,涉及地对空导弹和雷达系统。军售不只增加台湾军事负担,还刺激台海对峙升级。台湾当局需支付巨额费用,挤占民生预算,导致岛内经济压力加重。更深层问题是,这些武器强化外部干预,延长统一进程。国家计算过,每年军售带来的战略成本,包括情报监控和外交应对,都在累积。拖得越久,美国的以台制华策略越得逞,中国在亚太的战略空间越受挤压。 半导体产业转移进一步凸显拖延的科技代价。台湾掌握全球先进制程产能,台积电作为龙头,其赴美设厂直接受美国芯片法案影响。该法案注入520亿美元补贴,推动供应链重组。2025年,台积电宣布追加投资,美国亚利桑那厂已贡献64亿新台币收益,三座晶圆厂和两座封装厂总投资达1000亿美元。这看似商业决策,实则断裂两岸技术合作。台湾出口半导体对美仅82亿美元,却面临关税壁垒,研发预算紧缩。全球产业链随之动荡,手机和汽车生产延误,物价上涨。国家科技发展受制于人,先进芯片依赖外部,创新周期拉长。拖延让中国在5G和AI领域落后,经济损失以万亿计。统一后,这些产能可无缝整合,推动共同繁荣,否则代价只会滚大。 地缘政治风险因台湾问题悬置而放大。东海钓鱼岛争端频发,日本巡逻艇常越界,渔业资源冲突升级。南海岛礁争议中,菲律宾船只推进,补给事件增多,国际仲裁被利用作为筹码。中印边境高原对峙持续,2025年士兵越线事件频传,巡逻线拉长。朝鲜半岛导弹试射加剧不稳,谈判桌文件翻页间隐患潜伏。这些热点本可独立处理,但台湾拖延让外部势力串联,形成多线牵制。中国需分散军力,海空军巡航频次增加,预算倾斜国防。经济发展受影响,工厂加班应对供应链中断,民众生活节奏加快。国家评估显示,地缘风险指数上升82%,直接冲击投资信心。拖得越久,这些火种越易点燃,战略机遇流失,统一难度倍增。 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是统一的基础。183个国家与中国建交时,均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外交文件盖下明确印章。俄罗斯等友好国家公开支持维护主权,地图界线标注清晰。联合国秘书处法律意见重申,台湾无独立地位,当局不享有政府形式。赖清德当局虽喊和平,却加紧外部勾连,参加所谓安全对话,交换名片深化联系。这种挟洋谋独行径,只会推高岛内紧张,街头抗议增多。国家通过多边平台,重申2758号决议不容挑战,任何分裂企图都将失败。拖延让台独势力壮大,外部干预深入,未来解决路径崎岖。统一是大势,国际回音阵阵证明,逆流终将消退。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2评论】【12点赞】
我的号托管
继续拖即可,保证隔断外援,让它们自己内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