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17天之后,中、荷公司脱钩,欧洲施压,荷兰慌了神! 9月底荷兰突然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动手了,强制接管的消息一出来,我当时就想,这波操作怕不是没算清楚账? 毕竟安世的核心产能大多在中国,荷兰这一闹,最后慌的还是他们自己。 其实从荷兰抢厂到中国反制,再到欧洲车企急眼,里面的门道其实挺有意思。 荷兰这招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战略短视。安世半导体超过60%的产能分布在中国境内,全球芯片供应链早已像毛细血管般紧密交织。强行割裂只会让荷兰自家科技产业失血——光刻机巨头ASML的营收三成依赖中国市场,硬脱钩等于自断臂膀。 欧洲车企们先坐不住了。大众和宝马的高管私下抱怨,芯片断供可能导致生产线瘫痪。德国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若半导体供应延迟半年,欧洲汽车产量将骤降15%,损失高达800亿欧元。荷兰政府显然没掂量清连锁反应。 中国反制来得悄无声息却精准狠辣。稀土出口管制只是明牌,真正杀招在技术标准战场。我国主导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正加速落地,欧盟专利局报告显示,中国在碳化硅领域专利占比已突破28%。这才是撬动全球产业链的支点。 看看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半导体股票吧!恩智浦股价两周跌去12%,资本用脚投票说明一切。荷兰经济部长不得不连夜开会,原本强硬的表态悄悄变成“寻求对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全球芯片战争从来不是单边博弈。美国拉着荷兰搞技术封锁,自己却偷偷给英特尔发放对华出口许可。这种双标游戏里,小国注定沦为棋子。荷兰学者在《金融日报》撰文直言:地缘政治赌局中,押错宝的代价我们承担不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安世事件折射出西方对中国科技崛起的集体焦虑,但用行政手段扭曲市场规律终究徒劳。中科院微电子所数据显示,中国本土芯片自给率已在三年内从15%跃升至25%。自主创新的车轮碾过封锁线时,从不会回头看一眼绊脚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冻结17天之后,中、荷公司脱钩,欧洲施压,荷兰慌了神! 9月底荷兰突然对中资控股
世界风云
2025-10-19 18:47:34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