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直播间认出10年前捐赠旧衣!亲手缝的扣子成铁证

轩叔观察 2025-10-20 12:29:14

“太震惊了”10月18日四川一女子看直播时,突然发现一件衣服很眼熟,好像自己多年前捐助的旧衣服,她起初以为眼花了,就拍下了这一件衣服,结果到货后,发现竟跟原来一模一样,上面有她亲手补的扣子,网友质疑:为什么捐赠的衣服会在直播间?[无辜笑]   前几天李女士睡前浏览直播时,一位服装主播手持一件藏白色连衣裙,高声介绍是“孤品纯羊绒”,她正要划走,却注意到袖口磨毛的弧度非常熟悉。    这条裙子与她十年前捐出的那件极为相似,李女士平时常向小区的旧衣回收箱捐赠衣物。   十年前她处理掉一批衣服,其中就包括这条白裙子,当时领口一颗扣子脱落,她特意找了相近的缝好,洗净后才投进回收箱,她一直相信这些衣服会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直播画面里领口扣子的磨损痕迹也和她记忆吻合,为核实清楚,她下单购买了这条裙子。   收到实物对比后,确认就是自己当年捐出的那一件,她亲手缝上的扣子就是证明。   旧衣回收已形成固定产业链,媒体报道显示,回收箱中的衣物会先运至分拣中心,按状况分类,破损严重的会被加工成工业材料,而品相好的衣物,如羊绒、羊毛制品,则会经过消毒、熨烫和修补,再挂上新的吊牌,以“外贸尾单”或“古着孤品”名义进入直播或二手市场。   回收成本很低的衣服,经此处理可能售价翻几倍,李女士的裙子正是经历了这一过程,从爱心捐赠变成了直播间商品。   核心问题在于捐赠过程缺乏透明度,许多捐赠者并不清楚衣物的最终去向,部分回收机构以慈善名义收衣,却将具有利润空间的衣物用于商业销售,这一行为已涉嫌违规。   当人们发现爱心可能被用于营利,继续捐赠的意愿容易受到影响,如何使旧衣回收流程更公开、规范,确保物尽其用、善意不被辜负,成为需要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   看了李女士的遭遇,网友们可是炸开了锅:   “我的天!我一直以为旧衣服真的捐给山区了,没想到产业链这么深,以后真不敢随便往回收箱扔了。”   “原来直播间的‘古着孤品’是这么来的?细思极恐,我还买过好几件,以后得擦亮眼睛了。” “我之前把一包还很新的衣服给了一个上门回收的,转头就在旧货市场看见类似的在卖,从此以后旧衣服只送认识的亲戚朋友。”   “我觉得还是得找正规的慈善机构,或者单位、社区组织的定向捐赠,那种直接对接学校的比较靠谱。”   “旧衣服不如直接扔进小区的H&M或者优衣库的回收箱,起码他们是真的拿来回收再利用,明明白白。”   “问题关键不是旧衣服被卖了,而是打着慈善的旗号骗人!如果明说是环保再生处理,部分用于盈利维持运营,大家也能理解,骗捐就太缺德了。”   “寒了好心人的心最可怕,以后谁还愿意做好事?相关部门真得管管这些回收箱了,太乱了。”   您之前处理旧衣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知道了这种情况后,您以后还会选择把衣服放进小区旧衣回收箱吗?   官方信源:民政部官方网站 — 慈善事业相关法规查询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