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南沙怎么也没料到,斥资70亿打造的海上体育中心,竟与全运会失之交臂。 当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十五运日程时,天河奥体中心的开幕式光环与深圳宝安的闭幕式舞台,把南沙那座刚亮灯的海上地标衬得格外落寞。 这座赶工19个月创下三项国内施工纪录的综合体,终究没能等来全运会的脚步声。 谁能想到当初的期待有多高? 从打第一根桩起,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就被贴上了“全运候选”的标签。 90天完成桩基、90天搭起主体、100天焊完钢结构,中建三局用“南沙速度”把一片滩涂变成了含6万座体育场的超级场馆,今年1月亮灯时,连全运会执委会都用它做了推文封面。 三面临海的区位、能俯瞰伶仃洋的视野,让外界笃定它会是大湾区全运会的“门面担当”,甚至传出要争开幕式的消息。 可再快的建设速度,也架不住现实。 最关键的命门出在交通上:本想赶在全运前通车的18号线南延段,截至9月底土建才完成86%,官宣要2026年才能开通。 没地铁的场馆就是“孤岛”,从广州市区开车过来要一个半小时,周边除了刚修的主干道全是黄土地,酒店、商场影子都没有。 更要命的是,场馆6月底才交付,而大型赛事要求的设备联调、安全测试至少要3个月,根本赶不上11月的全运会赛程。 反观天河、越秀的老场馆,早就把“先天优势”摆得明明白白。 奥体中心借着改造升级,把看台改造成全民健身空间,还新增3.9万平方米绿化,既保赛事又惠民生;越秀山体育场“修旧如旧”,蓝色跑道和越秀山景融为一体,连省港杯都成了它的测试赛。 这些老场馆有地铁接驳、有成熟商圈,甚至省人民体育场还能串联起红色中轴线,南沙的新地标在“配套底蕴”面前输得彻底。 有人说南沙白忙活一场?倒也未必,3月份华润文体中标运营权的消息,算是给这场失落添了点底气。 要知道,深圳湾“春茧”在华润手里不到一年就盈利,十年办了上千场活动,西安奥体、杭州奥体这些全运、亚运场馆,也靠它盘活成网红打卡地。 从现场海报看,南沙场馆早把“演唱会”提上日程,海景看台说不定能成追星族的新宠。 但再亮眼的未来,也掩不住当下的遗憾。 好在18号线南延段和深中通道还在推进,等2026年地铁通了,这座海上地标或许能靠“赛事、演艺、文旅”翻盘。 只是眼下,6万座的体育场还静悄悄的,海风掠过崭新的钢结构,像在替南沙叹一句:差了点时机,真可惜。
可惜了,南沙怎么也没料到,斥资70亿打造的海上体育中心,竟与全运会失之交臂。
豆莱说说
2025-10-20 12:36:25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