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夫妻同房,为何被称为行"周公之礼"?行的又是哪个礼?古人夫妻同房为什么说是行

鲁肃聊历史 2025-10-20 19:33:26

古代夫妻同房,为何被称为行"周公之礼"?行的又是哪个礼?古人夫妻同房为什么说是行“周公之礼”?周公的这种“礼”具体是指什么呢? 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结婚的时候,往往需要走一套非常复杂的礼仪流程,因为在中国人看来,两个人的婚姻绝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融合,所以,双方的家庭都对婚姻当中的礼节非常看重。 而男子娶妻的过程,就是常人口中所说的“婚礼”,既然是“礼”,那男方的家庭就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男方应该向女方家下聘礼,来展示自己娶妻的诚意,然后,再进入婚礼仪式的环节,当然不同的地方习俗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对于婚礼都是十分重视的。 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只有二人办了婚礼,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夫妻。办完婚礼后,男女接受双方父母亲人的祝福,最后两人便可以进入洞房,正式圆房。 有意思的是,古人喜欢将“圆房”称为行周公之礼,这样的说法乍一听让人感觉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毕竟两口子结婚,这和周公有什么关系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奉行的其实一直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够有一个正妻,但是可以有很多小妾。 而对于这个正妻则是必须要足够重视的,不能像纳妾一样随便,是有具体的流程的。 这主要是因为周公姬旦当初制定了“周礼”规则,这一套周礼可谓是规定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结婚的礼节,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而且因为当时的人们比较含蓄,不好意思直接说夫妻生活之类的话,就借由“周公之礼”这个词来表达相应的意思,其实也是在强调夫妻之间的伦理关系。 而且,古人在结婚的时候通常会行“合卺礼”,通常情况下,夫妻二人会各拿一个由葫芦制成的瓢,然后再在瓢里斟满酒,用酒漱口之后就可以圆房了。 这些动作看似简单粗糙,但实际上却有一层“同甘共苦”的含义,因为在古代,人们在行合卺礼的时候通常会在葫芦里盛上味道甘甜的酒水,葫芦本身的味道又是比较苦涩的,因此两个人一起喝一口合卺酒就算是同甘共苦了。 这个婚姻习俗很好的展示了中国古人对婚姻的态度,不管夫妻双方对婚姻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至少在经过这个礼节之后,夫妻二人都已经在社会伦理层面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绑定。 而在结了婚之后,妻子在家庭内部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即便是妻子生不出孩子,后来丈夫又和别的妾室生了孩子,那么按照周礼,妾室的孩子也只能管妻子叫母亲。 所以,在古代,一个女子想要成为大户人家的正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户人家在为子女选择正妻的时候也非常讲究门当户对,生怕让出身不干净的女子脏了自己家的门第。 如今大多数的人已经不记得“合卺礼”了,更不知道“合卺酒”是何物,不过,古人对婚姻的态度却被今人保留了下来。 虽然今天的人们赋予了婚礼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但是大家对于婚姻的期待和展望与古人还是一样的,这倒也可以算得上是某种意义上的传承了。 参考资料: 《对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关系的再认识》

0 阅读:54
鲁肃聊历史

鲁肃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