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初心已变,说白了,起初俄罗斯要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对俄罗斯造成安全威胁,然而现实却是俄罗斯在取得一些胜利成果之后,不愿意撤回本土反而持续推进。 2025 年 6 月,俄军坦克首次驶入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消息,让持续三年多的战事有了新的转向。谁能想到,当初以 “安全威胁” 为由发起的行动,如今的战线早已超出了最初的预想范围。 时间拉回 2022 年 2 月 24 日,行动开始的最初目标很明确。俄罗斯一直对北约东扩心存警惕,毕竟这个军事集团已经先后五次扩张,把防线推到了俄罗斯边境,波兰、罗马尼亚等地都部署了导弹系统。 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的动向,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俄方的想法是速战速决,让乌克兰接受永久中立的条件,就像 2014 年那样快速解决问题。 初期的打法完全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俄军从北部、东部、南部多个方向同时突击,绕过大城市直奔基辅,还派空降兵突袭安东诺夫机场,想尽快完成 “斩首” 行动。 可他们显然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也没料到西方的情报支援来得那么快。机场突袭没能成功,跑道被炸毁后后续部队无法跟进,推进节奏一下就乱了。 更要命的是后勤掉了链子。在叙利亚战场好用的合成营,到了乌克兰彻底 “水土不服”。这种编制装备多、人员少,非常依赖后勤补给,大批投入作战后补给线直接过载。 乌军抓住机会打击后勤车队,不少俄军装备要么抛锚要么被缴获,士气大受影响,后来这种编制干脆被取消了。 基辅方向的进攻受挫后,俄军开始收缩战线,把重点放在了顿巴斯和南部地区。这样一来补给线缩短了,还能加强对黑海的控制,通过封锁海岸线施压乌克兰。 这段时间确实拿下了一些关键据点,比如马里乌波尔钢铁厂,还有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这两座双子城。 可战场的变数总是出人意料。乌军借着北约的情报支持,搞了次声东击西,佯攻赫尔松实则主攻哈尔科夫,一下收复了上千平方公里土地。 这次反攻不仅让俄罗斯颜面受损,还让西方看到了援助的价值,之后主战坦克、战斗机这些重装备陆续送进了乌克兰。 按说战事陷入僵持,该回到最初的安全诉求上了,可俄军的行动方向却在悄然改变。换帅之后,他们不再追求大规模进攻,转而修建多层防御工事,比如那条著名的 “苏罗维金防线”。2023 年乌军大反攻撞了南墙,付出巨大代价却没拿下任何有价值的据点。 站稳脚跟的俄军开始转向巩固占领区,还不断打击乌克兰的工业和能源设施,想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推进范围越来越大。 到 2025 年 6 月,竟然攻入了原本不在声索名单里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这个乌东腹地的工业区,战略意义远不止一块领土那么简单。 此时的目标已经和最初大相径庭了。 普京在 2025 年 10 月还强调行动目标必须实现,但这个目标早已从 “阻止北约东扩” 变成了控制乌东四州,甚至想以第聂伯河为界划分势力范围。 而另一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反而在冲突中加速,六国已经签署了支持其入约的宣言,最初要解决的安全威胁似乎更突出了。 这场打了三年多的战事,早就偏离了最初的轨道。从为安全划红线,到如今在新的战线上持续推进,战场的逻辑已经彻底改变。 你觉得,现在的局面还能回到当初讨论 “安全威胁” 的起点吗?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2评论】【2点赞】
您说的都对
老毛子四次申请加入北约,朝鲜和蒙古为啥不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