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假期出游在野外为了拍照出片踩踏庄稼的行为,到底该不该支持? 话说国庆黄金周的广西桂林龙脊梯田,本应是金灿灿的稻浪翻涌、农户喜迎丰收的画卷。 可镜头一转,成熟的稻穗被踩得倒伏在地,田垄间硬生生多出几条泥泞“捷径”,70多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在田边反复劝阻“别踩我们的稻谷”,却被游客当作耳旁风,有人甚至绕开老人往田深处钻,只为拍一张所谓的“田园大片”。 这样的场景,不是第一次在广西上演——去年国庆后,阳朔水厄底村的稻田就曾被游客踩得狼藉,面对农户的指责,有人竟轻佻地反问“稻穗多少钱,我赔你”。 答案早已写在被践踏的稻穗里:这种行为,既无道德底线,更触法律红线,绝对不该被容忍。 庄稼从不是“免费背景板”,而是浸透汗水的生存根基。龙脊梯田的每一株水稻,要历经春耕育苗、夏季灌溉、秋日养护,农户半年多的弯腰劳作才盼来成熟时刻。 就像大理喜洲古镇的稻田,不仅能产出每斤12块8的“喜米”,更撑起了周边农户的生计,被踩坏的一片庄稼,可能就是一户人家几千块的纯收入。 游客镜头里的“治愈系风景”,背后是农民蹲在田埂上的叹气与落泪,是“一粒粮食千滴汗”的真实写照。 那些踩在稻穗上的脚步,踩碎的不仅是即将收割的粮食,更是对他人劳动最基本的尊重。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行为早已突破文明边界,涉嫌违法侵权。《民法典》明确规定,侵害他人财产权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即便游客声称“愿意赔钱”,也无法弥补农作物不可逆的损失。 平罗县曾有羊群因看管不力踩踏庄稼,饲养人即便无主观故意,仍需赔偿农户1.75万元,而游客明知踩踏会造成损害却执意为之,主观恶意更甚。 更令人愤慨的是,广西龙脊梯田的踩踏事件并非偶然,去年被踩后景区已明确禁止,今年国庆依旧重演,甚至出现“别人踩过我也能踩”的破罐破摔心态,这种无视规则的风气,正在污染整个旅游环境。 杜绝此类乱象,需要“软硬兼施”的合力。管理方不能只靠“禁止踩踏”的警示牌——大理喜洲古镇的警示牌一天就被踩成木头茬子,证明光靠劝导远远不够,不如借鉴热门景区的经验,铺设木栈道、划定专门拍照区,既满足游客需求又保护庄稼。 执法层面更要打破“法不责众”的怪圈,对恶意踩踏者依法罚款,甚至纳入旅游黑名单,让破坏者付出应有代价。 而每个游客都该明白:真正的美从不需要以破坏为代价,田埂边拍的稻田同样能出片,遵守规则的身影才是风景里最该有的底色。 任何假期的意义,是感受山河之美,更是体悟文明之重。当我们举起手机想要记录风景时,请记住:比滤镜更珍贵的是素质,比照片更长久的是文明。别让农民梯田的稻浪,再为不文明的行为流泪。 你问我答旅游 民生
国庆假期,最适合欣赏美景。
【14评论】【6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