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正面临创立八十年来最严重的资金危机。2026年预算将被削减至32.38亿美元,比上一年缩减超过15%,同时还将裁减近2700个工作岗位。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联合国可能很快就要无钱可用。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会员国拖欠会费,截至2024年底,各成员国拖欠的常规预算和维和经费高达7.6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25年继续攀升。 在193个成员国中,只有约三分之二的国家按时足额缴纳了2025年会费,收缴率从去年同期的78.1%下滑至66.2%,这种持续恶化的缴费状况,让联合国的日常运转举步维艰。 美国作为最大的欠费国,其拖欠金额超过30亿美元,占欠费总额的大头,这个本应承担联合国28%常规预算和大量维和经费的国家,近年来持续减少对联合国的资金支持。 美国政府公开表示,认为联合国许多行动“不符合美国利益”,并单方面宣布将维和经费摊款上限设定为25%,这一决定直接导致联合国维和预算出现2亿美元的缺口。 资金短缺已经开始产生实质性影响,联合国计划将全球5万多人的维和部队规模缩减四分之一,这意味着1.3万名军人和警察将被迫撤离任务区。 在南苏丹、黎巴嫩等冲突地区,维和人员的存在原本是阻止暴力冲突的重要屏障,如今,这些地区的和平进程可能因人员撤离而面临风险。 人道主义援助项目同样受到冲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暂停了在部分国家的学校供餐计划,难民署则推迟了向战区发放紧急救援物资的时间表。 在非洲之角地区,持续的干旱本已让数百万民众面临粮食危机,联合国资金的捉襟见肘将使情况雪上加霜。 联合国内部的运转也难以为继,为了节省开支,秘书长古特雷斯已经取消了所有非必要的招待活动,减少了会议翻译服务,甚至考虑缩短总部大楼的开放时间。 员工们忧心忡忡,因为联合国在不久前刚刚依靠紧急借款才勉强发放了当月工资,如果资金状况不能改善,下个月的薪资发放将成问题。 这种困境暴露出全球治理体系的结构性问题,按照《联合国宪章》,成员国拖欠会费两年以上将丧失大会投票权。 但这一规定对大国缺乏实质约束力,美国虽然长期欠费,却依然在安理会保持着常任理事国地位,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削弱了联合国财政制度的权威性。 国际社会对这场危机的反应各不相同,中国始终按时足额缴纳各项会费,并在近期表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额外支持。 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基本履行了财政义务,但包括阿根廷、巴西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困难难以按时缴费,而这些国家欠款总额还不及美国的零头。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态度的转变与其国内政治气候密切相关,近年来,单边主义思潮在美国政界影响力上升,部分议员公开主张削减对国际组织的资助。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面临通胀压力和制造业回流困境,进一步削弱了其承担国际责任的意愿。 这场资金危机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果联合国因资金短缺而被迫缩减行动规模,全球安全治理将出现真空。 地区冲突可能因此升级,人道主义危机或将加剧,最终仍需要国际社会付出更大代价来应对。 古特雷斯秘书长提出了一个临时解决方案:暂缓向会员国退还3亿美元的预算抵扣款。 但这只能解燃眉之急,到2027年需要退还的抵扣款将达到6亿美元,届时联合国将面临更大的支付压力。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当前的多边主义体系正遭受严峻考验,联合国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机构,其运作困境折射出全球治理面临的普遍挑战。 当大国选择性地履行国际义务,当集体行动因资金短缺而受阻,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更加艰难。 历史经验表明,国际组织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国的政治意愿和财政支持,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反恐等跨国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削弱联合国无异于自毁长城。 联合国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会员国手中,是继续任由这个最重要的多边平台陷入财政困境,还是共同承担起维护全球治理体系的责任? 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人类能否有效应对21世纪的共同挑战。 站在十字路口的联合国,需要的不仅是应急资金,更是成员国对多边主义的重新承诺。 只有当各国真正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这个象征着国际合作的组织才能继续履行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使命。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正面临创立八十年来最严重的资金危
静芙说事儿
2025-10-21 10:54:1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