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不会再有第二艘,交付一再推后,根本不是技术上卡壳,而是海军借着这艘船,来“打磨”下代航母的标准答案,这一操作其实在海军的发展里早有先例。 很多人不知道,福建舰的海试次数不少,进度其实比预期还快,关键是海试里干的活儿不一般,三型舰载机都完成了弹射起降,这可不是随便试试水,是真刀真枪验证能力。 以前滑跃起飞的航母,舰载机没法满油满弹,还得靠同伴空中加油,麻烦不说还影响战斗力,电磁弹射就不一样了,能让舰载机带着满满的油和弹起飞,连空警-600这种大型飞机也能稳稳送上天。 美国的福特号也用了电磁弹射,但毛病一直没断,就算已经部署了,出动效率还是不达标,福建舰不一样,测试里没出啥大问题,三型飞机都适配得挺好,这说明技术根本不是问题。 之所以不着急交付,是因为压根没把它当成量产船来造,这船的任务不是赶紧加入编队干活,而是要把所有新东西都试明白,试透彻。 电磁弹射只是其中一项,甲板上的调度怎么最顺手,弹射和阻拦系统怎么配合最稳定,不同舰载机怎么搭配着出动,这些都得在福建舰上反复琢磨。 这些琢磨出来的门道,不是给福建舰自己用的,是给下一艘、下下艘航母准备的,等于说,福建舰是个专门的“试验场”,所有新想法、新技术都先在这儿过一遍,好的留下,不好的改了,等所有东西都理顺了,下代航母造起来自然又快又好。 这种路数,海军早就用过了,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以前的驱逐舰就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先造一艘试试水,发现问题改一改,再造改进型,慢慢把技术磨成熟了,最后才开始批量造。 航母发展也是这个节奏,辽宁舰主要是练手,搞明白航母是怎么回事,培养第一批人才,山东舰就不一样了,是纯国产的滑跃航母,验证了自主建造的能力,到了福建舰,目标更明确,就是攻克弹射技术这些新东西,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任务。 不批量造福建舰太正常了,要是现在就照着福建舰的样子造一堆,等用的时候发现有可改进的地方,改还是不改? 改的话成本太高,不改的话战斗力又受影响,不如先集中精力把这一艘的所有细节都打磨好,把可能出的问题都在这一艘上解决掉,给下代航母拿出一套“标准答案”,到时候再开工建造,就能直接用成熟的技术,省得走弯路。 福建舰的价值远不止于一艘航母本身,它完成的起降测试,不光是验证了弹射系统,更是把整个舰载机作战体系给理顺了,这些体系化的经验,比单纯造一艘船宝贵多了。 而且福建舰还能测试无人机上舰,电磁弹射能适配不同重量的飞行器,不光有人机能用,无人机也能上,这又是一个新方向,要是能成,航母的作战方式都可能跟着变,这些探索性的工作,都得在专门的平台上做,福建舰就是最合适的平台。 所以说,福建舰交付看着慢,都不是技术问题,核心是要借着这一艘船,把下代航母需要的技术、体系、经验都攒齐了,拿出一套成熟的方案,这种做法是海军发展的老传统了,稳扎稳打,不冒进,每一步都为下一步铺路。 等这些技术都验证好了,下代航母造起来会顺理成章,到时候,成熟的电磁弹射、配套的舰载机体系、更合理的舰体设计,都会直接用上,那时候造出来的航母,才是真正能大规模列装、形成强大战斗力的型号。 海军的发展从来都是看长远,不是看眼前,福建舰的存在,就是这种长远眼光的体现,不追求一时的数量,而是追求技术的扎实和体系的完善,这种稳扎稳打的路数,才能真正造出顶用的装备,才能让海军的实力实实在在提升。 大家聊聊,你觉得下代航母会在福建舰的基础上,有哪些最明显的提升?
福建舰不会再有第二艘,交付一再推后,根本不是技术上卡壳,而是海军借着这艘船,来“
水绿玩转世界
2025-10-21 11:26: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