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成为全球首个100%纯电动车国家!北欧国家挪威宣布,在2025年前实现所有新售乘用车全面电动化的目标已经提前达成,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汽车电动化转型的国家! 而挪威能走到这一步,靠的可不是运气,而是三十多年砸出来的政策组合拳,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人家就开始给电动车开绿灯:免征能占到燃油车购车成本一半以上的购置税和增值税,还让电动车免费走收费公路、蹭公交专用道,连停车场都能白用。 这种“给钱给便利”的操作有多管用?拿一辆70万挪威克朗的车举例,燃油车落地要百万克朗,电动车只要77.5万,傻子都知道怎么选,更狠的是对燃油车的“惩罚性措施”,2.0升排量的燃油车成本能比同级别电动车高3倍,再加上逐年提高的碳排放税,买燃油车简直成了花钱买罪受。 当然,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2007到2025年光税收损失就有6400亿挪威克朗,相当于用财政收入换来了转型加速度。 光有政策甜头还不够,没人愿意买辆“电动爹”天天为充电发愁,挪威早把这步棋想明白了,截至2025年,全国已经建了超过2.7万个公共充电桩,每10万人能分到近500个,密度是英国的5.6倍。 更关键的是布局够细,连北极圈边缘的偏远乡镇都能找到充电桩,彻底断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而且挪威的电力结构简直是为电动车量身定做的——90%以上来自水电,剩下的也是风能,充的每一度电都带着“零碳”标签,既符合环保口号,又让行驶成本低得诱人,百公里电费只要15元人民币,比燃油车的100元便宜了一大截,这种基建+能源的双重保障,才让政策激励真正落地成了市场选择。 现在挪威的车市已经彻底变了天,2024年纯电占比还88.9%,2025年直接一路飙升到95%以上,插混车型因为税改冲击几乎退出舞台,燃油车月销量只剩几百辆,曾经随处可见的加油站正被快充站慢慢取代。 连中国品牌都瞅准了这个市场,小鹏G6这类车型卖得不错,硬生生抢下12%的份额,能在特斯拉、大众盘踞的地盘分一杯羹,也从侧面说明这里的电动化生态有多成熟,有意思的是,目标一达成,挪威就开始收“政策福利”了:增值税豁免额度从50万挪威克朗砍到30万,2027年还要彻底取消,同时继续提高燃油车税负,摆明了要锁死电动化成果,花了这么大代价换来的转型,自然不想让燃油车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说到底,挪威的成功是件值得佩服但很难复制的事,它有靠石油积累的财力支撑税收减免,有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解决环保顾虑,更有从90年代延续至今的政策连续性,这三点凑在一起,全球没几个国家能做到。 别的国家要么愁基建跟不上,要么纠结补贴退坡后销量就跳水,要么电力结构里煤电占比还高,推广电动车反而显得伪环保,挪威用三十多年证明,电动化转型从来不是一步到位的革命,而是政策铺路、基建托底、市场跟进的系统工程。 它给全球立了个标杆,但这个标杆更像个“别人家的孩子”——看着眼红,学起来却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家底,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学不来全套,至少能明白,想让消费者选电动车,光喊口号没用,得真金白银解决购车成本、充电便利、使用成本这三大难题,挪威已经把答案写得很清楚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中方见面只甩出一句硬话:“先解决产权问题再说”。这场围绕芯片的博
【5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