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访问中国高志凯: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国,中国将如何解决!

茉莉兔说国际 2025-10-21 18:49:34

英国记者访问中国高志凯: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国,中国将如何解决!高志凯明确表达:英国也不要想在中国北京建新使馆!同时让英国不要忘记了 中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   事情的由头很清楚,中国想在伦敦建个新使馆,是真的有实际需求,现在驻英使馆还是多年前的老建筑,面积狭小,随着中英经贸、文化往来越来越密,办签证、搞交流的人挤得转不开身,根本满足不了日常办公。   为了这事,中方两年前就申请过,结果被英国当地议会以“侵犯隐私”“威胁安全”为由否决了。   更让人觉得不合理的是,中国没要英国无偿划拨土地,是自己花2.55亿英镑买下了空置的皇家铸币厂旧址,只想在自家买的地上建楼,却还是卡着不批。   反观英国,早就琢磨着在北京建新使馆,算盘打得挺精,自己这边给别人设绊子,倒想着在对方地盘上顺利推进,哪有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道理。   高志凯说“英国也别想在北京建新使馆”,这话里藏着的是外交上最基本的“对等原则”,国际交往从来都是相互的,你给我方便,我才给你便利,你要是故意刁难,那也别指望我这边一路绿灯。   就像中美经贸谈判时,双方连会谈地点都选在第三国,为的就是场地对等,关税减让幅度也得互相匹配,这才是谈事的诚意。   英国显然没搞明白这个理,还抱着过去的殖民心态,觉得能随便拿捏别人,可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百年前的样子了,不会吃“双重标准”这一套,你在使馆问题上卡我脖子,那我自然有对等的反制手段,这不是挑衅,是维护自己该有的权益。   更戳痛英国的是那句“历史没忘记”,高志凯提军事力量和侵略历史,不是要翻旧账吵架,是想提醒英国:两国交往得有基本的尊重,不能一边享受着和中国合作的好处,一边又忘了当年是怎么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   高志凯敢这么直接回应,跟他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也有关,作为经常和西方媒体打交道的专家,他接受过3000多次外媒采访。   面对BBC这些媒体的偏见提问,从来不是被动应付,而是有备而来,抓住对方的漏洞就戳破真相。   这次回应英国记者,其实也是这种思路:你故意抛出刁难的问题,我就直接点透背后的不合理,既讲当下的外交规矩,也提过去的历史背景,让全世界都看明白,不是中国不讲理,是英国在搞双重标准。   往国家层面看,这事根本不是建个使馆那么简单,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强调“对等外交”的一个缩影,背后是从被动回应到主动立规矩的转变。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处理“领事认证收费”的旧事,知道的人不多,但把“对等原则”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包括英国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对中国公民办理领事认证收的费用特别高,比其他国家的人贵好几倍,明显是搞差别对待。   中国外交部一开始是协商,希望对方能公平收费,结果人家根本不当回事,觉得中国没什么反制手段。   后来中国干脆出台规定:你收我多少,我就收你多少,一分钱都不多收,但也一分钱都不少收,英国当时对中国公民收50英镑,中国就对英国公民收同等金额的人民币,其他国家见状也赶紧调整了收费标准。   更有意思的是后续的连锁反应,因为收费对等了,那些国家发现,自己的企业要和中国做生意,办认证的成本上去了,反而影响了自家的贸易往来。   英国的茶叶、奢侈品企业最先受不了,纷纷给政府施压,最后主动找中国协商,把收费调回了公平水平。   那次事件让很多国家明白,跟中国打交道,别想搞“特殊待遇”,对等原则就是底线,你要是破坏了,最后吃亏的可能是自己。   现在的使馆风波,和当年的认证收费事件本质上是一回事,英国以为卡着中国的使馆申请能占点便宜,却没算明白,中英之间有那么多合作要推进,英国的金融城需要中国的投资。   英国的农产品想进中国市场,要是因为使馆这点事把关系搞僵,损失的是双方的利益,就像高志凯说的,他之所以愿意接受BBC的采访,不是想吵架,是不想让话语权被偏见占据,希望能讲清真相。   中国在使馆问题上的态度也一样,不是要和英国对立,是想让对方拿出诚意,按对等原则办事。   其实中英关系里,合作的空间本来很大,可偏偏在使馆这种本不该有争议的事情上,英国搞起了政治操弄,把简单的民生办公需求,扯上意识形态的幌子。   这根本不是明智之举,反而暴露了自己在外交上的小家子气。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茉莉兔说国际

茉莉兔说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