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杨振宁和邓稼先在芝加哥大学 他们是同学 好友 眼神中同样透露着坚毅 那是动荡的年代,他们一个是天才物理学家,一个是后来的“两弹之父”,然而,那时的他们,身上没有一点“科学巨匠”的光环,只有藏不住的青春热血和民族担当。 他们同在美国,同是最聪明的中国学者,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当年,杨振宁为了科研,选择暂时留在了美国,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站在世界科学的巅峰。 而邓稼先则在最危险的年代,选择回国,隐姓埋名,投身到那场,关乎民族命运的核武研发之中。 一个成为“世界的科学家”,一个成为“中国的盾牌”,这两种选择,没有对错,因为两人最后,都是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更值得敬佩的是,他们之间的友情,贯穿了一生。 这张照片,如今再被翻出,刺痛的,不只是怀旧的情绪,而是一种警醒,今天我们享受的和平与尊严,是当年多少人,用青春、健康,甚至生命换来的。 邓稼先没能拿诺贝尔奖,但中国的核弹爆炸成功那一刻,全世界都在看向东方。 那一声巨响,替他写下了最响亮的名字,而杨振宁,在国外获奖时说的那句“我是中国人”,同样让人动容。 (每天更新,点进主页我们一起看世界!喜欢文章的可以帮忙点个关注点个赞~) 也许这就是那代人的共识,无论身在何方,骨子里都流着中国的血!大家怎么看?
杨振宁半世纪前的那次回国如何改变中国科学1971年夏天,一架从美国飞往上海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