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下野的蒋介石在离开溪口时,向浙江省主席周凤岐借十万元的旅费,周凤岐骂道:“卸任的总司令,凭什么拿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周凤岐是浙江长兴人,早年毕业于浙江武备学堂,浙军的路他一步步走得扎实,从排长到军长,他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资历深厚,在浙江地面上有着深厚的根基,他的部下多是老乡,同学关系盘根错节,周围的人都对他忠心耿耿,他不是个容易妥协的人,年轻时就敢与教官拍桌子,带兵打仗时更是出了名的硬气。 1924年,孙传芳计划进入浙江,周凤岐看到机会,投靠了孙传芳,提出当师长和三个团军械的条件,他的倒戈,帮助孙传芳轻松拿下浙江,但孙传芳对他始终心存疑虑,不久便将他调去南京当卫戍司令,明升暗降,对周凤岐来说,这种被架空的处境让他心生不满,反叛的种子也埋下了。 1926年,北伐军一路北上,孙传芳命周凤岐率部队去九江作战,周凤岐一到九江,便密联北伐军,准备起义,几天后,他通电宣布投诚,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二十六军,这次反水直接导致孙传芳的“五省联军”迅速瓦解,周凤岐的军队随后被划归白崇禧管理,并参与了北伐一路打到上海的战斗,借此机会,他也搭上了桂系的船。 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凭借桂系的力荐,周凤岐被任命为浙江省主席,全面掌控浙江地方事务,他对蒋介石这个总司令并不服气,总觉得蒋不过是靠黄埔系上位的“新贵”,根基浅薄,不值得自己过多在意,在周凤岐眼里,浙江的事务理应由浙江人作主。 蒋介石北伐的目标不仅是击败军阀,更是要削弱他们的权力,统一全国,北伐军进入浙江后,蒋开始对浙军进行裁撤和改组,派黄埔系军官担任浙军的副手,步步紧逼,清党期间,蒋介石未经他同意,处决了他手下一些进步军官,其中不少是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周凤岐对此愤怒不已,公开顶撞蒋介石,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1927年8月,蒋介石在多方压力下被迫下野,返回老家溪口,听到蒋介石下台的消息后,周凤岐认为蒋再也无法翻身,便彻底撕破脸,他不仅没有发电报挽留蒋介石,也没派人前往溪口致意,反而停发了蒋介石在浙江编练的补充团的军饷,随后,蒋派人向他借十万银元作为旅费,周凤岐只同意派人送去五万,并附带一句话:“拿了钱赶紧走,别在地方上碍事,” 蒋介石得知后大为光火,立即指示蒋鼎文带浙东兵团向周凤岐施压,要求拨款,周凤岐态度强硬,强调财政紧张,拒绝拨付足够的军饷,蒋鼎文回去后向蒋介石汇报情况,蒋决定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浙东部队开始在浙江各地设卡收取过路费,同时南京的黄埔系部队也开始向浙江集结,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 周凤岐很快感受到了压力,他试图向李宗仁、白崇禧寻求支持,但两人都选择冷眼旁观,没有出手相助,失去桂系的靠山后,周凤岐成为孤家寡人,最终不得不辞去浙江省主席和二十六军军长的职务,离开杭州前往南京,挂了个中将参议的闲职。 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首先调动军队进入浙江,名义上是“清剿残余军阀”,实际上是针对周凤岐的旧部展开整编,周凤岐的部队被迅速瓦解,那些曾经宣誓效忠的同乡旧部早已被蒋介石的权力和利益收买,周凤岐彻底失去了地方势力的支持,只能退回老家隐居。 退隐后的周凤岐表面上在上海过着平静的生活,实际上仍然试图东山再起,他参与了中原大战等反蒋活动,但始终未能形成大的声势,抗战爆发后,他为了重新掌控浙江,与日伪勾结,试图成为伪浙江省主席,然而,他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蒋介石,1938年,蒋介石指示戴笠采取行动,周凤岐在上海寓所外被军统特务枪杀。 周凤岐的结局令人唏嘘,他曾在乱世中凭借自己的手腕和势力多次翻盘,但最终还是没能敌过时代的洪流,从反叛清廷到投靠日伪,他的命运轨迹充满了争议,虽然他曾是地方主义的代表人物,但在蒋介石的中央集权面前,地方势力的生存空间早已被压缩殆尽。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4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