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已经危及国家的安危,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危及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必须打击消灭高利贷。 在这个数字时代,谁没见过几个号称“金融科技”的公司,打着科技的旗号,似乎能帮你解决一切燃眉之急?但撕开那层光鲜的外衣,会发现背后往往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这套把戏的第一环,就是那些遍布全国城市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他们的名字听起来很唬人,不是带“金融”就是带“科技”,让人误以为是正规军,可实际上,这些公司的业务根本不是搞技术,而是纯粹的放贷游戏。 这些中介最擅长的就是夸大宣传,模糊掉真实利率,专门吸引那些急需用钱周转的人,他们是前端的引流部队,把一个个求助者筛选出来,而他们真正的盈利点,是那笔高到离谱的服务费,说白了贷款批不批得下来他们不关心,服务费先收了再说。 更黑的操作还在后头,他们会拿着你的个人信息,频繁地查询你的征信报告,一步步把你的信用资质搞垮,一旦征信花了,正规的融资渠道就关上了大门,你就成了被他们“圈养”起来的客户,只能在他们的灰色地带里打转。 当中介完成了“围猎”和“圈养”,真正的收割者,那些所谓的“科技”放贷平台就登场了,它们精准地对接这些被中介搞得走投无路的客户,用技术化的平台,迅速放出年化利率动辄超过24%,甚至高达30%、40%的贷款。 一个完美的闭环就此形成:中介负责制造并锁定那些信用受损的客户,平台则用高利贷产品实现最后的变现,一个制造困境,另一个就利用这个困境疯狂牟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对于掉进这个陷阱的借款人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缓慢的坠落,尤其是一些在校大学生和刚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本就缺乏金融知识,在信息被完全操控的环境里,很容易被“便捷”“低门槛”的假象所吸引,却对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一无所知。 真正让债务失控的催化剂,正是那高得吓人的利息,它让按时还款从一开始就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偿还上一笔贷款,借款人只能被迫去借新的贷款,陷入“以贷养贷”的绝望循环,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最终的后果是毁灭性的,有人因此背上几十万元的巨额债务,比如之前报道的研究生就因网贷欠下了25万元,更有甚者,个人征信报告被查得像本书,长达200多页,这不仅毁掉了个人信用,更威胁到整个家庭的财产甚至生命安全。 面对这样的乱象,社会上的声音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加强监管,通过完善的法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而另一派则更为激进,认为这些中介的盈利模式本质上就是对客户困境的剥削,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市场失灵的证明,必须彻底取缔,要求彻底消灭高利贷的呼声也因此越来越强烈。 单纯讨论监管或取缔,其实都有些治标不治本,关键在于斩断中介和高利贷平台之间的利益链条,通过穿透式监管,追查他们背后的资金往来,同时必须建立强制性的、清晰透明的信息披露规则,从根本上铲除信息不对称的土壤,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并适度降低法定的利率上限,让高利贷彻底失去生存空间。 当然提升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也同样重要,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最终瓦解这个掠夺生态的共生基础,为所有人创造一个真正安全、公平、透明的融资环境,保护好每个人的钱袋子。
高利贷已经危及国家的安危,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危及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必须打
繁梦间
2025-10-23 00:29:19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