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军迷圈子和军事媒体都在聊一个挺让人关注的事儿——中国空军好像要大手笔引进一批俄罗斯的大飞机了,不是别的,正是伊尔-78MK-90A空中加油机。 这消息不是空穴来风,之前有俄罗斯军工那边的文件不小心泄露出来,里面提到有个“东亚客户”正计划订整整20架,还约定了要在2027年前完成交付。 一看到“东亚客户”和“20架伊尔-78”这两个关键信息,外界几乎没怎么猜就把目光盯到了中国身上。 你想啊,东亚这边有能力吃下这么大一笔订单的,除了中国还能有谁?朝鲜那边空军规模本身就不算大,对加油机的需求没这么迫切;韩国虽然军力不弱,但他们一直跟美国走得近,装备体系也更偏向美式,不太可能突然订这么多俄罗斯的加油机。 再看中国,这些年空军的战机数量涨得特别快,歼-20、歼-16这些主力机型列装得越来越多,可加油机一直是个短板,急着补充的需求摆在那儿,所以这事儿落到中国头上,实在是再合理不过了。 其实熟悉中国空军的人都知道,咱们现有的加油机库存真不算厚,甚至可以说有点“捉襟见肘”。 最早那批在用的轰油-6,说白了就是在轰-6轰炸机的基础上改出来的,先天条件就有限。它的载油量不算高,给歼-10这种中型战机加油还行,要是碰到歼-20、歼-16这种重型战机,一次也就能给一两架补满,要是想支撑多架战机进行远距离作战,根本扛不住。 之前空军搞远海巡航训练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战机自带副油箱,不是不想用加油机,是真的不够用,这也直接限制了战机的续航能力,远海活动的范围和时间都得卡着点来,特别被动。 而俄罗斯这边呢,最近几年因为国际环境的影响,不少武器装备其实面临着滞销的情况。 就说伊尔-78MK-90A这种大型加油机,技术是不错,但除了少数几个有远洋作战需求的大国,其他国家要么用不上,要么买不起。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军工虽然忙着生产前线需要的武器,但像加油机这种非即时作战装备,产能其实有不少富余。中国这时候找上门订20架,正好帮俄罗斯盘活了部分产能,也让咱们自己能以比较合适的条件补上短板,等于说是双赢的事儿,不得不说这时机选得确实巧。 再说说这款伊尔-78MK-90A本身,它跟老款的伊尔-78比,升级的地方还真不少。它是在伊尔-76MD-90A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进来的,换了新的PS-90A-76发动机,不光油耗降了,最大航程也提升到了8000多公里,空中加油的时候,载油量能达到65吨左右,比轰油-6的18吨可差远了。 而且它还装了三套加油设备,左右机翼各一套,机身尾部还有一套,能同时给两架战机加油,要是碰到轰-6K这种大型战机,也能通过尾部的设备高效补油。这意味着以后咱们的歼-20编队去远海训练,或者轰-6K执行跨远洋巡航任务,再也不用为油的事儿发愁了,作战半径能直接往外扩一大圈。 更关键的是,这20架加油机要是真能按时交付,对中国空军的战略转型影响可太大了。这些年咱们一直在从“国土防空”向“远洋作战”转变,可没有足够的加油机,再先进的战机也飞不远,就像有劲儿没处使。 现在有了伊尔-78MK-90A,不管是在南海方向的常态化巡逻,还是在西太平洋应对外部势力的挑衅,战机都能有更长的滞空时间,能更从容地执行任务。比如之前美国航母经常在西太平洋晃悠,咱们的战机过去伴飞监视,有时候得掐着时间往回赶,以后有了加油机支持,就能更久地保持存在,掌握主动权。 说真的,中国这步棋走得确实聪明,没等别人反应过来,就趁着俄罗斯装备滞销的机会,把自己最缺的加油机给订了。既解决了自家空军的短板,又给俄罗斯提供了实际支持,还没引起不必要的波澜,一举多得。 等这20架伊尔-78MK-90A真正列装部队,中国空军的远洋作战能力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不管是应对周边局势,还是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底气都得更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