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大操大办的风气,如今真是愈演愈烈。本该肃穆的场合,却充斥着歌舞杂耍、洋鼓洋号,知道的是办丧事,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开演唱会。 前段时间,同学的母亲去世,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吊丧。刚到村口,就听见洋鼓洋号 —— 也就是铜管乐器 —— 吹奏的全是欢快的曲子。 虽没像网上说的那样吹《今天是个好日子》,但那些旋律,确实和丧礼的氛围格格不入。 到了同学家,吊唁结束后仔细一看,才发现现在的丧事办得越来越 “气派”。 以前结婚才用的红色大彩门,如今换成了黑色;灵堂前更是声光电齐全,不仅有电子屏,还摆上了 LED 电视,循环回放着老人生前的照片。 同学跟我念叨,前段时间他本家婶子刚去世。 这次给母亲办丧事,他原本想一切从简,可本家几个长辈不答应,说老人一辈子不容易,必须照着婶子那回的规格办,不然就是对老人不孝。 没法子,他只能按长辈的要求来。 宴席请的是 “一条龙” 服务,每桌标准四百元,还不算烟酒。 在农村,这标准可不低,五十桌下来光宴席就两万块。唢呐和洋鼓洋号的队伍一共 20 人,每人平均四百元,又是八千块。 记得以前吹唢呐就是单纯吹唢呐,现在的唢呐艺人还多了新技能 —— 不仅会吹,还能表演各种歌舞。 强劲的电子打击乐一响起,一个留着长发的乐人又唱又跳,热闹得让人恍惚:这里明明是办丧事,却像在庆祝什么喜事。 丧事的本质是怀念与送别,当 “排场” 盖过 “孝心”,当 “热闹” 冲淡 “肃穆”,再多的声光电、再贵的宴席,也离 “慎终追远” 的初心越来越远。 友友们,你们那儿办丧事是不是也和我们这儿一样,越来越离谱了,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