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双航母压境,特朗普提出三大要求,勒令必须满足,中国全部拒绝!特朗普向中方提出三大要求被拒,无奈之下,美军再度使出“双航母”战术,希望逼迫中国低头,但美方显然打错了算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中国和欧盟刚通了个电话,双方表面上聊得挺愉快,气氛看起来“坦诚、愉快”,还约好了继续谈。 大家都知道,中欧贸易往来很紧密,像中欧班列去年就开了1.8万列,义乌到马德里的货车,把西班牙市场的小商品撑得半边天。民间贸易和产业链联系实打实,比政客喊几句硬话靠谱得多。 可电话一挂,欧盟内部就开始折腾。德国、法国、波兰几个国家忽然对中国放狠话,德国还讨论要不要启动所谓的《反胁迫工具法案》,被媒体戏称为“核选项”。 这东西一旦启动,可以对中国实施高额关税、限制投资甚至冻结合作项目。法国更激进,想刷存在感;波兰、立陶宛这类东欧国家跟着美国立场走,强调战略自主和安全保障。 问题是,欧盟自己内部很分裂。德国汽车企业、大众、宝马,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法国的奢侈品牌、葡萄酒、航空配件也高度依赖中国消费者。嘴上喊硬,行动上却小心翼翼,政策左右摇摆。 这就好比你家邻居嘴上吵着不买你家的蔬菜,可每天还是准时来采购。欧盟表面一套,实际行动另一套。 中方对此的态度也很清楚:欢迎合作和对话,但不接受威胁。稀土出口管控就是明牌。稀土看着不起眼,其实是工业黄金,电动车、导弹、芯片、风能发电机都离不开。 全球九成的稀土加工能力在中国手里,你想要就得尊重规则,而不是让我们按你的意思随便给。中方的立场很稳:合作可以谈,但底线清楚,不吃亏。 再来看中美,最近特朗普又上场,提出三大要求:大豆贸易、稀土贸易、芬太尼问题,都要求中国必须满足。结果呢?全被中国拒绝了。 大豆贸易,美国本来靠卖大豆赚得挺高兴,特朗普之前搞贸易战加关税,中国自然减少了采购量,转头去巴西、阿根廷买。 没想到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价格实惠、质量可靠,美国豆农慌了,只好让特朗普把大豆贸易当成谈判筹码。可中国心里清楚,这买卖是互相自愿的,不能被逼着买,不合理要求直接拒绝。 稀土贸易更急,美国离了中国的稀土,很多军工产业直接玩不转。稀土是F-35战斗机、宙斯盾导弹、核潜艇的必需品,美国自己储量少,技术也跟不上,想靠自己快速替代几乎不可能。 特朗普希望中国随便放开出口,但稀土是中国战略资源,得按自身发展和国际形势安排,谁能给你指手画脚?自然被拒。 至于芬太尼,美国自己国内问题严重,一年约有7.5万人因滥用芬太尼死亡,美国政府治理不力,却想甩锅给中国。 中国早就严格管控芬太尼类物质,2019年就率先整类列管,出口走私几乎断绝,根本没理由背这个责任,自然拒绝。 三大要求全落空,特朗普急了,美军派出双航母压境,想靠武力威慑逼中国低头。但这招在中国面前根本不管用。航母看着威风,但开过来一趟花钱惊人,且中国早已具备应对能力。 更何况,美国自己经济也不稳,大豆卖不出去、军工缺稀土、物价高涨,最后受损的还是美国自己。双航母更多是姿态工程、找面子,实际威慑力有限。 中美、中欧这两条线,其实有共性:国际博弈里喊硬的多,动真格的少。 中国底气来自三方面:第一,经济联系紧密,民间贸易、产业链不可或缺;第二,掌握战略资源和核心技术,谈判筹码充足;第三,遵循理性原则,坚持合作共赢,同时守住底线。 欧洲那些喊硬的国家,也得清楚,强硬和威慑对他们利弊算过吗?德国汽车一旦失去中国市场,法国奢侈品订单减少,整个产业链都会被拖垮。特朗普在美方搞军事施压,美国国内经济、物价、军工供应链都有风险,真正吃亏的还是自己。 换句话说,喊再大声也不如实际合作来得稳妥。中国在中欧、中美博弈里既有底气应对,也在告诉对方一个信号:合作可以谈,但威胁不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没有谁能一边砸邻居家玻璃,一边指望邻居给酱油。拳头挡不住钞票,封锁压不住技术,合作才是唯一务实选择。 近期的国际博弈告诉我们几个事情:一是国际政治复杂,喊硬话容易,动手难;二是经济联系和产业链是底层支撑,比政治口水更重要;三是掌握关键资源和核心技术,是谈判和应对风险的底气;四是合作共赢是唯一明智之路。 中国的策略很清楚:对话开放,但底线明确;合作可以谈,威胁坚决拒绝。无论是中欧还是中美,中国都在用理性、实力和战略布局回应压力,同时推动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稳定发展。这也告诉世界,真正的国际博弈,靠的是实力、智慧和规则,而不是空喊硬话和纸老虎。 在这样的博弈中,中国不仅守住了自己的利益,也为全球稳定提供了支撑。未来,谁愿意继续强硬,谁愿意回到合作的桌子上,答案很快就会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