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开始后悔,当初的独立,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在10年前,蒙古还在念念不忘,血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28 00:16:54

蒙古开始后悔,当初的独立,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在10年前,蒙古还在念念不忘,血脉“正统”,昔时假象,还想着有朝一日南下。现在,蒙古被迫联合军演后,民间才开始接触。   原来吃的用的,都是回避的,都用韩国日本的,那怕来自天津港,还价格不菲。自从接触下来,发现内蒙古的经济,一个市都超过蒙古后,彻底的破防了,虽然还不知道南方一个县,人口和经济都超过蒙古。   转折点就出在一连串联合军演之后。蒙古这些年一直搞“第三邻国”战略,想靠着美国、日本这些国家来平衡周边,从2003年就跟美国一起搞“可汗探索”军演,后来还把规模扩大了,变成多国一起参与,连美国太平洋舰队都直接掺进来了。   他们本来想借着军演撑撑场面,显显所谓的“国际存在感”,可没料到,军演反倒成了老百姓接触现实的窗口。之前蒙古人总故意回避跟南边的联系,市面上吃的用的,哪怕明眼人一看就带着中国的痕迹,商家也得贴上韩国、日本的标签,好像这样就能跟南边划清界限似的。   就说那些从天津港运过去的日用品,明明是最方便的货源,可就因为要“回避”,硬生生多了好几道手续,价格涨得特别离谱,普通老百姓买着心疼也只能认了。   可军演期间来往的人多了,遮羞布早晚得被揭开。参与演习的蒙古士兵跟外来的人闲聊时发现,自己每天吃的军粮包装袋上,原料产地印着“内蒙古巴彦淖尔”;就连演习场用的帐篷支架,扫码查来源竟然是天津的工厂生产的。   更打脸的是,有民间志愿者跟着后勤团队采购,才知道市面上那些说自己是“韩国进口”的泡面、“日本产”的小家电,大多都是先运到天津港,再转关进到蒙古的,中间的差价全被中间商赚走了,算下来比直接从中国买贵了快三成。这种“自欺欺人”的花费,最后全摊到了普通蒙古人身上。   真正让蒙古老百姓彻底受不了的,是跟内蒙古的经济对比。以前蒙古人很少主动去了解南边的情况,总觉得自己保留着“纯粹”的游牧文化,比受农耕文明影响的内蒙古更“正统”。可接触多了才发现,内蒙古早就不是他们想的那样了。   有数据在那摆着,蒙古全国2023年的GDP才刚过110亿美元,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一个市,当年GDP就快到800亿美元了,随便拿出一个工业旗县的产值,都能顶得上蒙古好几个省的总和。   更让人不敢信的是,内蒙古的基础设施早就连成片了,从呼和浩特到包头的高铁半小时就有一班,可蒙古全国到现在连一条真正的高速铁路都没有,从首都乌兰巴托开车去边境城市,走的还是几十年前修的砂石路。   有个蒙古商人去内蒙古考察,回来后在网上发帖说,他在鄂尔多斯的一个羊绒加工厂看到,人家的生产线全是自动化的,一天的产量比蒙古全国一周的还多。   而且人家不光卖原料,还做高端服饰品牌,出口到欧美能卖上千元一件,再看看蒙古,到现在还靠卖生羊绒赚辛苦钱。   更让人心里难受的是,他们后来才知道,中国南方那些不起眼的县,比如江苏昆山,人口虽然跟蒙古差不多——蒙古2023年常住人口348万——但GDP早就超过4000亿人民币了,是蒙古的好几倍,就连县城里的商场都比乌兰巴托的高端,品牌全得让人看不过来。   这些发现就像一盆冷水,把蒙古人剩下的那些不切实际的优越感全浇没了。其实早有征兆,2015年的时候,中国经济稍微慢了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也跌了,蒙古直接就陷入财政危机,外债差点还不上,最后还是靠中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才缓过来。   现在蒙古的经济更是被绑得死死的,2024年前三季度,蒙古对中国的出口占了总出口的91.6%,进口也占了40.1%,说白了就是,蒙古人手里的钱基本靠卖矿产给中国换来,日常用的东西也大半是从中国来的。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摆脱依赖,试着把矿卖给日本、韩国,可地理位置骗不了人啊,运到中国只要几百公里,运到日本得绕上万公里,光运费就把利润吃没了,根本不现实。   现在蒙古老百姓的情绪特别复杂,做生意的人最清楚,离了中国市场根本活不下去,可有些受传统观念影响深的人,还在嘴上硬撑着。   可现实就摆在那,内蒙古的牧民早就住上砖房了,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光伏供电,可蒙古还有不少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日子,遇上大旱就可能一点收成没有。更关键的是,内蒙古的植被覆盖率快到一半了,可蒙古四成的国土都沙漠化了,生态压力也越来越大。   当初一门心思要独立,觉得能靠“第三邻国”撑场面,可到最后才发现,那些所谓的“盟友”只在军演的时候来走个过场,真到经济困难、老百姓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没人会真心帮忙。   现在蒙古再想回头,已经没退路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南边一天一个样,自己却陷在靠资源吃饭的死循环里,这种后悔又没办法的滋味,恐怕得慢慢尝很久。而且随着中蒙交流越来越多,只会有更多蒙古人看清现实,那些曾经的“正统”想法,最后还是抵不过柴米油盐的现实。    

0 阅读:0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